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翻譯出版如何與時俱進

2017年07月04日 14:13 | 作者:黃昱寧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有限的譯者資源為何紛紛涌入世界名著的重復翻譯大潮?

●當下的文學翻譯出版是否存在結構上的失調?

●翻譯出版市場與國外的“時間差”縮小之后,帶來何種效應?

●“請進來”會怎樣影響中國當代作家的文學視界和文學眼光?

2718155880

從一個市場現象談起

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編輯、出版人同時又是翻譯者,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敏感問題是:文學譯者的稿酬是否過低?這個問題很難簡單作答??傮w上看,與實用類筆譯或者口譯相比,文學筆譯的稿酬水準平均線當然是比較低的。但是,必須看到,文學筆譯的稿酬是出版社支付的,因而從根本上取決于成書以后創造的市場價值,離開對這個前提的認知,提高譯者待遇就無從談起。中國書價相較國際水平普遍偏低、外國文學閱讀門檻較高等,都是造成這類圖書市場價值偏低的原因。此外,至少據我所知,即使在國外,文學翻譯也是少數人從事的行業,稿費標準相對于其他行業同樣也偏低,很少見到能夠完全靠文學翻譯養家糊口的人。

但是,隨著市場化的發展,文學翻譯這一類別內部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其中最顯著的差異存在于公版書(版權到期或者作者自動放棄版權的書)與版權書(需要購買版權的書)之間。通常情況下,公版書的利潤率遠遠高于版權書,而操作難度卻遠遠低于后者。首先,公版書不需要聯系版權的人力成本,不需要支付作者版稅,也不用承擔拖期繳納罰金甚至被迫解除合同的風險,利潤空間有保證。其次,市場上扎堆出版的通常是銷量有保證的世界名著,它們往往已經有大量現成譯本,復譯可以借鑒前人(甚至還存在“中譯中”的抄襲現象),難度大大降低,鬧出“常凱申”(蔣介石)那樣翻譯笑話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譯者承受的壓力遠不如首譯本大,得到的美譽反而常常高于吃力不討好的首譯本。再次,公版書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印的可能性很大,不少復譯本都有合同期滿再續約或者轉投他社的可能,甚至有不少大牌譯者堅持與多家出版社簽訂非獨家合同,使得譯者在復譯本上可能獲得較大收益。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說,復譯本的價值一定低于首譯本,比方像《莎士比亞全集》《尤利西斯》《追憶逝水年華》那樣難度高、周期長、收益小的復譯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這里說的復譯本專指那些早已被重復翻譯多次、除了商業價值外別無意義的復譯,比如無數個版本的《小王子》。

鑒于上述原因,便不難理解出版社大肆搜羅公版書譯本的行為,我們看到的高額譯者稿酬或版稅的案例,也大都發生在公版書領域。而版權書大部分都是知名度有待積累的現當代作品,這些作品的翻譯難度高風險大,但出版社卻沒有更多的成本可以支付譯者。于是乎就形成了一個怪圈:世界名著有幾十個譯本司空見慣,不少譯者的累積收益也頗為可觀,而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譯者(往往是中青年譯者)通常只能拿千字不足百元的稿酬,還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兩者之間反差巨大。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惡性循環,這筆賬人人會算,譯者也會用腳投票——本來就極為有限的譯者資源紛紛涌入復譯大潮,公版書重復出版的現象愈演愈烈,而現當代作品的翻譯狀況卻進一步惡化。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文學 出版 譯者 翻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