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讓古籍“活”起來 讓普通人看得到、摸得著

2017年09月19日 18:09 | 作者:楊卓琦 |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分享到: 

近日,上海東方廣播有限公司微信公號“話匣子”發文稱,一批來自上海松江區圖書館的圖書出現在舊書網上,且價格不菲。例如,一套《冊府元龜》共12冊,售價1888元;另一套精裝16開《古今圖書集成》全82冊,售價為18000元,該套書籍被標注的上架時間為2017年5月9日。《古今圖書集成》的館藏條碼,與松江區圖書館的信息相吻合。

2017年,正值國家推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曾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被重視的古籍,在這十年間重獲新生,中華古籍在普查、修復、整理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果。

中華古籍浩瀚如海,一方面目前仍有大量的古籍需要得到系統性保護,同時,如何讓這些古籍所承載的深邃厚重的內容“活起來”,更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先摸清家底

流傳幾百上千年的古籍,熬不過歲月的滄桑,很多古籍或是毀于戰火,或是毀于蟲蠹,早已是傷痕累累,殘破不堪。古籍保護刻不容緩。

早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正式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這是我國歷史上首個由政府主持開展的古籍保護領域國家級重要文化工程。

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共有1200余家古籍收藏單位完成普查,登記古籍200余萬部,編纂出版《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30部,建成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社會公眾可以免費查詢到40多萬條權威古籍普查數據。

同時,另外一組數據也顯示,截至“十二五”末,全國公藏單位中仍有約1300家未完成普查,這些單位的古籍存量約占全部存量的43%。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先摸清家底,才能談古籍資源的活用。目前的問題是,一方面大量的古籍尚未做好編目整理入藏登記工作,另一方面已編書目又面臨著流失的危險。

松江圖書館的例子并不是個案,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報道,北京某高校圖書館近400套清代、民國時期的古籍曾被人順走,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善本。故宮博物院也曾發生類似事件,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有100多冊圖書“掛賬存疑”,有待詳查,包括部分普通古籍,也有一般線裝書和印刷品。

古籍所承載的文明火種,需要倍加珍惜與呵護。對于很多單位來說,缺經費、缺專業人才固然是事實,也是古籍保護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同時責任心與重視度也需提高。

讓普通人看得到、摸得著

當古籍堆放在庫房的角落里,不被人所知、所解,終究逃不過歲月的侵蝕,何談古籍之“活”?

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想看的珍貴古籍根本看不到。一位古典文獻研究學者曾經告訴筆者,她為了做一位清代文人的年譜研究,輾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圖書館查找資料,雖然拿著介紹信,但是有時還需要“開后門”才能一睹古籍真容。

讓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讓古籍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人們必須看得到、摸得著古籍。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年間先后組織實施了“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海外中華古籍調查暨數字化合作”“中華古籍數字資源庫”等多個古籍整理再造及數字化項目。

以上海圖書館為例,目前館藏善本、刻本約2.5萬種。截至2016年,約三分之一完成了數字化。其中,利用率最高的古籍數據庫要屬家譜資源。1996年,上海圖書館就開設了全國首家家譜閱覽室,有人因為找到家譜而在走廊激動地大喊大叫。

得益于古籍數字化的推進,如今,世界各地的華人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查閱到家譜。截至2017年4月,已有6000種家譜在網上向社會公開服務。

縮短與大眾的時空距離

古籍活用的另一個方面,是讓古籍記錄的思想、內容活起來,縮短古籍與大眾的時空距離。人們喜歡用“典籍”這個詞來形容古籍,其實,這無形之中拉遠了古籍和大眾的距離。古籍“活”起來的精髓,就是縮短這個距離。

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采用全新的“部編本”。此次,“部編本”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增幅高達8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課文的51.7%。

這對古籍“活”起來是一個福音。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新朋友能夠讀懂古籍的內容,拉近與古文的心理距離,大眾才愿意親近古籍,去聆聽那遙遠的聲音。

對于很多人來說,一方面希望親近傳統文化,但另一方面閱讀古籍確有困難。開講座、做節目、辦展覽,用通俗的語言對珍貴典籍、經典著作進行闡述不失為一種方法。《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的風靡一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三國演義》問世之前,陳壽寫的《三國志》鮮有人知曉。但是經過羅貫中的生花妙筆,那些深奧古文所記錄的故事,立刻鮮活了起來,變得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到了現代,《三國演義》被搬上大熒幕,三國故事得以漂洋過海,走遍全球。某種意義上,《三國志》經歷了一次成功的IP開發。這又給了人們另一個啟示。

近幾年,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正在成為文物“活”起來的有效途徑。在互聯網時代,能否用文化創意去賦予古籍新的生命并使之傳承?

在對古籍進行普查、修復、編目,在此基礎上進行歷史文獻的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之后,讓沉睡千年的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為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文化傳承提供有力支撐,這是更應思考的問題。


編輯:楊嵐

關鍵詞:讓古籍“活”起來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