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寧德赤溪村駐村調查

2017年05月23日 11:39 | 作者:郭奔勝 沈汝發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從“單干”到“合作”

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奔小康不僅要解決富腦袋問題,還要解決方法論問題。擺脫貧困的過程是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過程。擺脫貧困之后,同樣需要來一場生產關系的變革,從而與新的生產力相適應。

赤溪曾有14個自然村,目前是408戶1806人,其中畬族村民802人,占了40%多。不少村民走出貧困的第一步,就是從祖輩生活的半山腰上搬遷下來,加上他們家家戶戶都有幾畝依山種植的茶園,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好起來。但作為家庭收入較為穩定來源的幾畝茶園,解決了溫飽問題,卻無法過上富足的生活。“小農經濟”狀態的生產模式,顯然在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很難適應。

然而,調整并非易事。村里近幾年來雖然成立了幾個合作社,但大多數村民還處于觀望階段。2012年,在上海事業有成的沈華平看好家鄉的發展機遇,回到赤溪成立了鼎煜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植西瓜、油菜等農產品。“農業是一個周期比較長的產業,受自然、市場影響也比較大。”他坦言,“現在還處于投入階段。”

目前參與家庭最多的是村主任吳貽國牽頭的鄉源合作社,有80戶。黃步和與妻子原來在上海做石材生意,去年回鄉加入合作社,從事香菇栽培銷售。由于受氣候條件和管理因素的影響,合作社發展之初并不順利,第一期采摘沒有趕上春節前,二、三期產量也不高,后來合作社請了技術員指導,產量明顯提高,今年香菇價格也比較高,市場前景看好。

另外,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合作社。但相對于400多戶的赤溪村而言,一家一戶“分著種”仍是主要的生產方式。對幾十年來習慣了單干的山里人而言,要叫他們把田地流轉出來讓大戶來種,思想上的大彎一時很難拐過來。

“目前群眾的生活基本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但叫他們加入合作社,他們就猶豫了。”吳貽國分析說,一方面他們習慣了過去的生產方式,另一方面他們抗風險能力還很弱,不敢冒險嘗試新的生產方式。

現有的幾個合作社是難得的星星之火,事實上,一些腦袋活泛的村民已經動了心思。茶葉是赤溪的傳統產業,全村有1020畝的茶園,但比較分散,每戶兩三畝左右。村民王桂繆打算今年與大學畢業的兒子一起開個茶廠,成立合作社,流轉幾十畝茶園,統一管理、生產、銷售。

在赤溪這個小山村,多數人對合作社還比較陌生,但是畢竟山村已經打開了封閉的大門。村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正孕育著新的突破,突破的快慢,關系到赤溪發展的步伐。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國 扶貧 福建 寧德 赤溪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