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聞要聞

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

2020年02月25日 14:3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香港2月25日電題: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

新華社記者蘇萬明

“公屋單位是個讓人又想、又恨、又愛的地方。”《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作者之一范永聰在序言中寫的這句話,代表了很多香港公屋人家的情感。許多香港人曾經或依然在公共屋邨中生活,那里演繹的人間百態,耐人尋味。

當前,香港公屋申請難,已經成為市民普遍關注的社會課題。根據房屋委員會2020年2月初最新公布的數據,在2019年12月底,約有1519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85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

石硤尾:廢墟上建起第一代公屋

香港住房大體上分三類:公屋(政府提供的公共租住房屋)、居屋(類似“限價商品房”)和私樓(商品房)。香港房價高企,目前有超過1/3的香港居民生活在公屋中。

位于深水埗的石硤尾邨,可謂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大量居民棲身于九龍一帶的木寮屋區,火警時有發生。1953年12月25日晚,現在的石硤尾大街一帶發生了一場大火,燒毀大片木屋,5.8萬余人無家可歸。

石硤尾大火之后兩個月,政府在災場附近建起了一棟兩層高“包寧平房”,安置災民。同年底,幾棟“徙置大廈”在災場落成,“包寧平房”內災民相繼搬入。石硤尾徙置大廈的興建,標志著香港公屋的誕生。

徙置大廈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初,大體上經歷了六代。第一代樓型設計成“H”或“I”型,高六七層,室內設計成狹長的一室,面積多為十一二平方米,供五六名成人居住。廁所、洗漱間、淋浴房公用,設在走廊上。后來,徙置大廈越建越多,性質也由安置災民向改善寮屋居民居住條件方向轉變。20世紀60年代,廉租屋邨出現了。

石硤尾邨最早的徙置大廈已經被改造或重建,僅存的美荷樓也成了生活館.但走進1962年入伙的彩虹邨紫薇樓,仍能感受到第一代公屋簡陋實用的風格:樓內每層都有一條幾十米長的走廊,兩旁的幾十個鐵門里面,就是一戶戶公屋人家。20來平方米的空間,屋頭一門,屋尾一窗,一兩張上下鋪的床架在門旁,床尾隔出一個衛生間和一個廚房,都只有一兩平方米大小。

張女士的婆婆從1962年起就住進了紫薇樓一間公屋。張女士結婚后,也和丈夫、婆婆生活在一起。“當時,在香港能有這么一個地方遮風避雨,就是有家了,就很知足了。”張女士說。

新市鎮:公屋的“黃金時代”

1972年,香港政府正式推出一項影響深遠的政策——“十年建屋計劃”,主要由政府建造公共房屋或改建此前的徙置大廈,建設公共屋邨,廉價租給香港市民,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此后,一些“含金量”較高的公共屋邨出現了。

那個時代,公屋面積已得以擴大,室內設計受到重視,一房一廳一廚一衛的格局被大量應用,滿足都市人居家生活。為適應住戶密度大幅提高、公共空間需求日益急迫的現實,公共屋邨留出大片空地配套建設兒童游樂場、市場、停車場等設施。20世紀90年代,屋邨建設逐漸標準化。

那時的公屋供應較足,市民輪候時間較短,有的屋邨還占據著“絕版”好地段。“這樣的屋邨,現在香港已經很少再有了。”沙田利安邨一家社區組織負責人李林昌說。利安邨1994年入伙,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山林掩映,空氣清新。大片公共活動空間散布在5座樓間,老人們在樹下的長凳上休息,兒童在游樂場內玩耍,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隨著中心城區用地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屋邨建設在中心城區之外,成了香港新市鎮的發源地。據了解,荃灣、沙田、屯門成為香港最早配合“十年建屋計劃”而發展起來的新市鎮。到20世紀80年代,大埔、元朗、粉嶺和上水相繼發展成第二代新市鎮;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天水圍、將軍澳和東涌也拓展出來,這就基本形成了當前香港公共屋邨,同時也是香港新市鎮的格局。

進入21世紀,香港可建公屋的地皮越來越少,公屋建成量有所下降,輪候時間延長,公共空間也受到擠壓。不過,公屋內部設計小巧而精致,更加人性化。

2003年寶達邨達佳樓剛剛入伙,張先生終于申請到一間。走進張先生的家中,棕黃的瓷磚鋪地,干凈整潔,30多平方米的空間,被設計成了三房一廳一廚一衛,足夠他們一家四口以及一名工人居住。夫妻飯后常坐在客廳一角的沙發上看電視,電視屏幕離人僅約一米。“公屋建設供不應求,輪候時間越來越長。能有這樣一間公屋,已經很幸福了。”張先生說。

屋邨承載家的味道

“公屋單位是個讓人又想、又恨、又愛的地方。”縱使百感交集,很多公屋住戶回想昨日,記憶中更多的依然是美好和溫暖,對公屋生活懷著眷戀之情——那是對家的感情。

傍晚洋溢到樓道里蜜汁雞翅的香味,父母和孩子們邊吃晚飯邊討論成績單,鐵門被風吹閉,熱心的街坊拿著衣架幫助勾開……溫馨的一幕幕,被《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作者們,滿懷深情地記錄下來。

乙明邨是香港現存的少數有外露樓梯的公屋之一。曾幾何時,一到飯后,那里便倚著許多納涼的街坊,談天說地,不時發出笑聲。深夜,也常有一些睡不著的街坊,煙頭在黑夜中明滅。“那不只是通道,更是街坊們的心靈港灣。”一位市民說。

“我一生中最無憂、最快活的生活片段,都在那里。”“二十年的公屋生活,讓我更明白了‘家’的真正意義。”“無論日子過得如何,一家人緊密伴隨,相互扶持,那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范永聰感慨地寫道,字里行間,回憶滿載,美好充盈。(完)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公屋 香港 屋邨 公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