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吳秦昌:造飛機的航空人變身植物繪畫人

2019年12月02日 14:4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從學畫到現在,花了2000塊錢不到

很多人第一次見面都會問吳秦昌,怎樣自學才能畫好?他笑著和盤托出:“我學畫的五年半沒有臨摹過別人一幅畫,可是我的老師卻很多。”怎么回事?“美術館一有好的畫展我就經常去看,一幅畫看半天,這片葉子畫得好,我就記住是怎么畫的,回去就用到我的畫里。”

很多人還讓他推薦教材書,他直言一本也沒有,“你先畫起來再說,堅持一根鉛筆一張紙,兩年之后你再看自己的方向”。

從學畫到現在,“我用最普通的筆、最普通的本,也就花了2000塊錢不到”。

的確,他用簽字筆作畫時一筆不改的功夫,令人驚嘆。“我這個人想學任何東西,會給自己挖坑,把后路斷掉。前五年畫鉛筆畫時,壓根兒把橡皮扔了不用。”他覺得這樣一來,進步無非是快和慢的問題,“不可能后退”。丟掉橡皮,“每一個線條下去都得考慮輕重,考慮方向,考慮長短”,這樣訓練了五年,再扔掉鉛筆換到鋼筆,“每一個線條都會一邊考慮一邊畫”。

動筆之前,他喜歡扭來扭去地觀察“模特”,把每一個細節都看清楚,“這時候腦子里已經想象出完工了以后的模樣”。動筆時奔著想好的方向,把素材在腦子里重新編輯好再下筆,“有些葉子我不想選取,就給它摘掉。這朵花兒好看,就把它搬過來。”

即便是900度近視,加上白內障的病患,也阻擋不住他寫生的熱情。他的畫本隨身攜帶,碰到什么好看的寫生對象,臨時就能畫。到北海、頤和園等皇家園林,“背著我這一套行頭先繞湖走一圈,這個過程中記住有什么寫生的好目標,然后再回過頭去畫。”在公園里寫生,他身邊常會圍一大圈人。常年在戶外寫生,他自言是個怕熱不怕冷的“老頭兒”,最考驗他的是酷暑悶熱。然而即便是嚴冬,他也不懼外出,他還把鍛煉身體和寫生結合起來,頗自豪地說:“我五年前上西藏冰川就這一身衣服,下身加條秋褲,上身襯衫毛背心加沖鋒衣。”

寫生最怕趕上糟糕的天氣。他印象很深,有一次去塞外壩上寫生金蓮花,“那里可以近距離觀察細節”。剛畫完花朵的“雙鉤”線條,還沒來得及渲染,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很大的雨。“鋼筆畫最怕濕水,墨跡會洇開,那樣畫稿就毀了”。他趕緊揣好畫本,下坡往停車處跑。短短不到百米,衣服全都濕透了。恰好花友那次拍了照,給他留下紀念。因為植物繪畫,他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他特別欣慰。后來的作品《金蓮花》,“七成是憑著記憶,補著渲染了花色深淺、光影明暗完成的”。

僅僅見了三次面,曾孝濂把他帶到了國際畫展    

吳秦昌覺得最幸運的,是跟曾孝濂老師僅僅見了三面,就被他帶到了國際畫展。

2008年2月28日,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鳥的郵票,“一套六枚,是曾老師畫的。首發式在中科院的動物所,我在現場特別激動。”吳秦昌說。

再次見面是七年之后,2015年5月7日,中科院的地理所舉辦曾老師的植物繪畫講座。因為900度近視,吳秦昌趕早去坐第一排。由于老去《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聽講座,他和那里的工作人員相熟了,“一看表離開始還有20多分鐘,我實現了跟曾老師交流的愿望。當時曾老師把我的畫本打開看了兩三張以后問了句‘你干什么的’,我說我造了一輩子飛機,退休后剛剛開始學植物畫,這是最近的一些畫。我注意到他在看畫的過程中,對郁金香那張畫非常感興趣,看的時間比較長。時間緊張,最后我逮住機會請曾老師簽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曾孝濂敬題’,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說你已經入門了,但是還要努力。”

見面大約也就十來分鐘,吳秦昌趕緊回到座位去聽講座。出乎他意料的是,“講到一半,曾老師指著我說,你們看看坐在前排的這位老先生,他造了一輩子飛機,現在老了,退休了開始學植物畫,用制造飛機的精神來畫植物畫,這個精神了不得!”話音落地,會場上200多人使勁兒鼓掌,讓吳秦昌感受到莫大鼓舞。

回家后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兩年的時間轉瞬即逝,2017年的2月12日,幸運之神再度降臨。那天吳秦昌去參加青年植物畫家李聰穎在首都圖書館的講座,“早早去,照例坐在第一排”。講座還未開始,他無意回了一下頭,“一眼瞅見最后一排坐著曾老師!”再次巧遇曾老師,太不容易了,“我馬上跑到后面,把當時正在畫的那個本拿給他,請他看看我的畫。”

講座結束,曾老師走到前面,拍拍吳秦昌的肩膀,“老吳,你中午不要走,我找你說話。”講座后,組織方的宋寶茹臨時把吳秦昌拉到曾老師的飯桌上一起吃飯。“當時曾老師78歲,我72歲,我跟曾老師緊挨著坐,旁邊一幫年輕人。”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在飯桌上曾老師拿著我的畫本一張一張地點評了一遍”,吳秦昌又緊張又開心,“他說得很細,我集中精神使勁聽,全記在了腦子里。”

點評完曾老師說了一句改變他繪畫之路的話,“老吳,你不要畫這么小,你畫大一點。今年7月份在深圳有國際植物學大會的畫展,你給那個畫展投稿。”他當時很不自信,“深圳那是個國際畫展,我怎么可能夠得上呢?”他甚至打了退堂鼓,“我當時確實沒這個想法,也沒這個能力。”

吃完飯吳秦昌與曾老師握手再見,“老吳,我們倆年紀最大,你要給我們老年人爭口氣。”曾老師的這句話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平靜的心里不斷激起層層漣漪。“我整整想了一個月,投稿還是不投稿?投稿我畫什么?”現實中的困難讓他感到棘手,“我沒有參加過任何級別的畫展,這可是國際植物學大會呀,那可是世界各國高手的畫展。不投吧,曾老師給我這么個建議、這么大希望,我以后怎么見他。”舉棋不定時老同事的玩笑話一下子讓他想通了,“老吳啊,你盡心盡力投稿了,選不上你也不丟人,最多就是浪費一張紙而已。”

盡我的能力,去拼一個

一旦打定主意,吳秦昌便絲毫不含糊地投入行動,“就盡我的能力,去拼一個!我一定要畫有中國特色、特殊的植物。”他上網查了十幾種植物,地涌金蓮的出現讓他眼前一亮,繼而又犯了愁,“它是云南特產,別的省沒有,我可能得到云南去寫生”。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卻不費工夫。有一天他到中山公園唐花塢去寫生,“沒想到那里面有5棵地涌金蓮!”正是2017年春節前后,來自云南的五棵地涌金蓮綻放在唐花塢花展上。“我高興的啊,北京有了,云南就不用去了。”第二天開始,他天天背著包,帶上吃的喝的,去寫生。非常細致地畫出7幅小稿,積累下素材。

沒成想最后快截稿時畫卡殼了,“地涌金蓮的主花頭很大,在公園寫生時絕不允許你把花瓣揪出來看,它的花瓣什么樣?花蕊什么樣?果實長什么樣?果實里邊的種子又是什么樣?這些細節都畫不了。”他不得不打電話求助中科院植物所,“你們那兒有全國最大的標本館,地涌金蓮的種子和果實有沒有?”在得知植物所標本館里沒有地涌金蓮的果實和種子標本后,他又不得不求助于云南的朋友,幫忙尋找果實種子實物。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了幾天,就收到了云南寄來的四四方方的一個盒子,打開一看,“啊呀,寄的是一個完整的大花頭,從邊兒上的苞片掰開,里邊就是果實。去了花瓣就能看見花蕊!”這個珍貴的實物解決了他的大問題,“在家里怎么拆都行,每一個器官細節都看得非常清楚”。

正式交稿的大畫,畫了16天,電子版發過去很快就通過了初選。再把原作寄出去,等待最終復審結果。

這幅畫最終入選參展。“國內30年沒有這么高級別的植物畫展了,第一次參展就創了個紀錄,一步就進了國際畫展。”他去深圳參展時待了半個月,“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來參展的植物學家有6000多人,當時展出262幅畫,我的那幅畫也在其中。”

他后來才知道,曾孝濂老師是大賽的主評委。心存感恩的吳秦昌忍不住發郵件給曾老師:“我老來學藝,從一個畫畫的小白,帶我走到今天,感謝您對我的幫助。”曾老師回了一句話讓他更加欽佩:“我們都是同齡人,以后不要再說客氣的話。”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18年,美國人發起的,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印尼等15個國家的植物藝術全球聯展在全球招募700位畫家、收畫2000幅。“北京投了80多幅,我也有幸參與。當時全部是上網交流,全世界700個畫家,每個人的畫都能看到。”參展的這幅《海南地不容》畫作的創作,前后花了兩個半月,“畫了13個草稿,第14張才交了卷”。

不斷在我的畫本上留下最美的一頁

時間回到197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吳秦昌被分配到陜西飛機制造廠,成為第一批“陜飛”人,“現在1萬多人的‘陜飛’,我去時也就五六十個人,那時還沒有廠房,一片莊稼地。”他眼瞅著廠房一點點建起來,一直在工廠里呆了20年。從陜西的運八飛機總裝配車間技術主任到北京機關搞外貿,他一直與航空技術打交道,離不開工程圖。也因此,他把自學繪畫以來進步快的原因歸結于“對圖紙上的透視關系有非常嚴格的幾十年的訓練”,這些眼力和經驗拿到繪畫上,“就等于把工程語言變成另外一種表現方式,即人們所說的藝術語言”。

一個畫本一支筆,一出去就畫一天,國內國外跑很多地方,他覺得一點兒也不辛苦。繪畫帶來的最大收獲,吳秦昌覺得是“一旦喜歡就全部精力投進去做”。剛剛過去的2019年,吳秦昌進入75歲,反復斟酌后,他的雙眼做了白內障手術。但即便是在視力恢復的過程中,他也一直堅持寫生作畫。

2019年對他來說也是收獲的一年,“在航空系統、北京植物園、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了3次個人植物畫展,還參加了南陽世界月季洲際大會月季博物畫展、LIAN博物繪畫全國巡展”。今年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他的《“流星雨”月季》拿了金獎,是以“世界月季國際競賽”的名義發的獎,吳秦昌卻認為:“世園會一共展了58幅畫,都是中國畫家,嚴格意義上不能自己把這個獎提高到國際畫展級別。”

吳秦昌這個“造飛機的航空人”,后來卻成了“林業美術家協會的人”,他還被聘為“林業美協副秘書長”,為大家服務。他記得當時接到林業美協換屆選舉的請帖,去了坐在最后一排聽主持人宣布新一屆美協的領導人名單,“主席、副主席、理事長、秘書長……一個一個念下來,到副秘書長時聽到‘吳秦昌’,我一愣,簡直沒想到。”

即將到來的2020年,作為植物繪畫人的吳秦昌,笑言也有自己的“小目標”。他盼著能有機會去寧波,同各位大師和花友們真正“面對面”結識。喜歡旅行的他還特別期盼,能和花友相伴刷山,邂逅美麗的藥百合,畫下她的倩影。“我只想不斷在我的畫本上留下最美的一頁。”

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喆 供圖/吳秦昌

編輯:董雨吉

1 2

關鍵詞:吳秦昌 植物 老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