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最后的秘密:老人排隊赴遺囑庫立遺囑 有人天沒亮就來

2018年10月17日 08:3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留言卡里壓軸的那句話常常和死亡有關。有老人在那句話里要求去世后,請子女務必將他的骨灰撒入海河為他送行,唯有如此他才能快樂地游向另一個世界。還有老人表達了相似的意愿,“喪事從簡,古入東海,來的清,走的靜”。北京市大興區的一位母親追求綠色環保的落葬方式,“媽媽走后,后事一切從簡,不買墓地,將我的骨灰采取水葬或樹葬等方式,一切鋪張浪費的方式都是我不贊成的。”

這些卡片里最特殊的一張是妻子寫給前夫的,妻子悔不當初,話里話外埋怨自己親手將丈夫送去舞廳,遇見了讓人痛恨的小三,不過最后她還是選擇了諒解,或許這位老人想表達的實在太多,以至于字與字之間挨得十分緊湊。還有老人洋洋灑灑寫了兩頁紙,力勸自己“心高氣傲”的女兒學會尊重自己的丈夫,包容自己的孩子。還有不止一位老人將對子女的愛意和祝福匯成了動情的詩句。

點擊進入下一頁

工作人員正在為老人解答遺囑事宜。

有的留言里前面的句子還是溫情脈脈,而提到房子時語氣突然變得強硬起來。“我和你們的爸爸奮斗一生,才有了這個房產,為了保住該房產,不允許你們售賣”。

9月27日中午,尹艷賀接到了一位老人的來電,老人希望通過遺囑了卻自己的3個心愿:把所有財產給愛人;臨終前若是得了重癥,不搶救不插管,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進行遺體捐獻。

“家屬拿到遺囑時老人至少去世半個月了,有關生前預囑的和遺體捐獻的內容我們都無法辦到。”每次碰到這樣的老人尹艷賀總覺得很遺憾,因為越來越多踏進遺囑庫的老年人想要把“不留骨灰,不留墓,不過度搶救,捐贈遺體,不做任何悼念儀式”這樣的生死大事寫進遺囑,而老人得到的答復通常都是否定的,“對不起,這您不能寫。”

“這在現實中太難辦到了”,這位工作人員的小姨曾因下蹲起立這樣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導致腦出血,醫生當著家屬的面問,5萬元做個手術病人可以多活半天,你們救還是不救?毫無疑問的是,這位母親死前還是痛苦地挨了這一刀,見了從外地匆匆趕來的女兒最后一面。

“其實就是讓子女在現實和道德上作選擇,父母病了你不救,別人怎么想?”這位工作人員說。

遺囑中有關身后事的安排,最特別的是上海的一位失獨媽媽,她希望在死后遺體不火化,全尸出境,和遠在澳大利亞落葬的女兒合葬在一起。而此前只有外籍人士和港澳臺人士才能遺體出境,為此李辰陽和同事們跑了多個部門協調此事,幸運的是,今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出臺了《上海市遺體運輸管理辦法》,才了了這位失獨媽媽的心愿。

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幾乎是老年人口的一半。這是2017年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數據。

“中國大城市的養老難題中,老人通過遺囑的方式讓一些關愛老人的人得到一種善待,正變得越來越普遍。”李辰陽說,在超老齡化城市上海,失獨、獨居、空巢老人的遺囑里遺產通常有兩個流向,一些給了非近親屬如居家養老護工,以保證自己養老,另外一些則用來履行社會責任、踐行公益。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窮了一輩子”的上海失獨老人,這位老人生前不舍得開空調,家里沒有一件現代化的家具,鎖壞了也不舍得換,常穿的是一件洗得僵了的大衣,令李辰陽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一位“破破爛爛”的老人,臨終前將他的全部財產:一套房和500萬元現金捐給了中國貧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兒。“這位老人是想通過這些兒童,得到一種生命的延續啊”。

甜言蜜語和惡語相向間其實就差了份遺囑

對付不孝子女有時也就一個遺囑的事。“既然打不過他,那就讓他空歡喜一場吧。”曾有一名80多歲的老人指著身上的刀疤,怒氣沖沖地找到李辰陽,讓他務必想盡一切辦法,人為設置4層障礙,讓自己的財產躲過女兒。理由是在自己得了腸癌需要開刀住院的情況下,女兒拒絕陪護。

子女在繼承人中占了絕對數量,遺囑庫提供的另一數據顯示,2013~2017年里老人修改遺囑的數量從2014年的30份增加到2017年的189份,其中70%以上為分配意愿變化。多位第一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子女對待老人態度的變化,直接導致了遺囑分配方案的變化,且改了又改的比例并不低。

楊雪琴(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兒子得知自己在遺囑中將財產給了他后,沒幾日就變了臉,不僅來看她的次數越來越少,還常常惡言相向,甚至找了小混混來家里鬧。這位母親一氣之下決定將全部遺產捐給小動物保護協會,沒想到兒子知道后突然變“孝順”了。“身份轉換如此之快,著實令人驚嘆。”第一登記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李辰陽覺得,很多時候,甜言蜜語和惡語相向間其實就差了份遺囑,子女對待父母的心口不一、虛與委蛇,才讓遺囑變相成了老人的法律武器。

他回憶上世紀90年代的遺囑中財產分配更多考慮的是傳宗接代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把遺產留給兒子的比比皆是,但現在不同,孝順和家庭困難的子女最獲遺囑青睞。

比如,一位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古稀老人,將名下全部財產的60%給了照顧她起居的二兒子,大兒子只拿到了40%。還有老人既想一碗水端平又要保障經濟拮據一方子女的生活,在遺囑中要求一方需支付另一方50萬元人民幣,才能繼承他的房子。

“老人們都本能地偏向弱者和孝順的孩子。”尹艷賀說。

“性別在這里越來越不重要了。”李宗勇也有同樣的感受,他發現近年來經他公證的遺囑中90%的父母將遺囑中最重要的部分——房產分給了所有子女,并不會特意區分給兒子還是女兒,避免家庭糾紛和簡化繼承手續是父母們訂立遺囑的最主要原因。

而同樣是啃老,遺囑中卻體現了不同的打算。

2006年揮霍變賣完父親楊云林(化名)家的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物件后,楊喬新(化名)打上了二環邊這套57.7平方米房子的主意。從那一天起,楊云林便將房產證拴在腰上日夜守護了12年,期間與兒子有過多次過招經歷,且數次被掄倒在地。

“我宣布,我的財產絕對不能由我的長子(楊喬新)繼承,他太壞了!”2013年,67歲的楊云林在遺囑中鄭重寫道。

這一次兒子悄悄將房子換了鎖,租了出去,徹底惹怒了楊云林,他納悶,“沒有房產證,中介都能把我的房子租出去,你說神不神?”于是他決定在遺囑中增加對不孝子女的處理內容,加以約束大兒子的“啃老”行為。

害怕孩子日后把家底啃穿的還有廣州的一對中年夫妻,7月的一天,他們來到廣州市的一家公證處,想要立一份遺囑,未雨綢繆。這份遺囑想要體現的大致內容是:不直接把房子過戶到兒子名下,但房子日后出租等產生的收益,歸孩子所有。這意味著,孩子沒法變賣這處房產,但日后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是廣州市南方公證處鄧國雋公證員遇到的事。

30歲上下的年輕人正以每年30%的增速走進公證處

入行17年來鄧國雋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來公證處立遺囑的人越來越多。而2001~2005年間,他一年下來辦的遺囑只有十幾件。

鄧國雋表示,遺囑內容的變化體現的是立遺囑人價值觀的變化,法律的變化。

2005年10月27日修訂后的公司法新增條款第75條對股權繼承作出明確規定,股東資格開始在法律中出現并允許被繼承,越來越多的人將“公司股權”這一內容寫進了遺囑里。這一時期銀行存款、證券基金、理財合同等也變得常見起來。

遺產的種類開始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了,有的人決定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名包、古玩字畫、集郵冊、藏書這一類有收藏價值和增值空間的物件寫進遺囑,世代相傳。李宗勇說這類內容在遺囑中通常只會以“名下全部財產”一筆帶過,十分簡單。

而有關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財產權利的繼承,公證處則需根據財產權利的具體情況、期限等來制作精細的遺留財產清單,“私人定制”。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30歲上下的年輕人正以每年30%的增速走進公證處。”李宗勇說。

這些80后、90后也將支付寶、淘寶賬號、微信錢包這一類虛擬遺產帶入公證員的視野。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總則,正式將虛擬財產作為一個財產類型寫進了法律,虛擬財產能被繼承的屬性正式被確定下來。

高生活節奏,高工作強度且常常出差的公司白領是年輕人中立遺囑最多的一批人。李宗勇說,居安思危是他們立遺囑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周坐6次飛機的金融男,一名二十幾歲的外企員工,目睹了同事出差中意外猝死,家人為爭奪遺產打成一團的狗血劇情后,不想重蹈覆轍的他趕緊立了份遺囑。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老人排隊 遺囑庫 立遺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