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別讓藥酒“迷醉”了法律的邊界

2018年04月17日 10:34 | 作者:劉志勇 | 來源:健康報網
分享到: 

連日來,“鴻茅藥酒跨省追捕”事件持續全民刷屏。2017年12月,麻醉醫學碩士畢業生譚先生在網絡上發表文章《中國神酒“鴻茅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不足1個月,身在廣東省的譚先生被企業所在地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千里跨省逮捕,至今已刑事拘留近3個月。作為一名具有醫學專業背景的人士,譚先生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是引起公眾關注的焦點;專業人士針對特定商品提出質疑、進行科普的法律邊界在哪里?此事的最終處理結果將提供一定的借鑒。

譚先生文章的主要內容,首先科普了老年人心血管系統變化的科學知識,隨后講述鴻茅藥酒存在夸大療效的事實依據,說明其可能會對老年人造成傷害,勸阻老年人群不要購買該產品;企業所在地警方以此認定文章對商品聲譽構成損害,造成企業經濟損失。

我國《執業醫師法》明確規定,醫師具有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法律義務。筆者認為,專業人士出于公眾利益的考量而非惡意詆毀,針對特定商品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進行質疑性科普宣傳,為并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公眾提供科學判斷的參考依據并無不妥,反而值得社會的鼓勵和提倡。但需要指出的是,醫學專業科普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專業人士進行科普宣傳所發表的觀點和言論不能憑空捏造,必須具有相應的科學依據作為支撐。

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輿論場,即使是科普文章也經常出現較為激烈的表述,這是否可以作為認定惡意的依據?此次事件中,譚先生文章的科學性并沒有受到過多質疑,但文中使用的“神酒”“毒藥”等詞匯確實很抓人眼球,是否可以據此認定文章內容抱有惡意?這個邊界似乎不太好把握,但筆者認為,只要科普內容的科學依據站得住腳,在公眾的健康權益面前,個別略顯“出格”的表述并不是“硬傷”;更何況此次鴻茅藥酒事件中,還有其被25個省份監管部門通報、多達2600余次的違法廣告記錄。

類似事件并不少見,不久前的莎普愛思滴眼液、匹多莫德等“神藥”風波,均由醫學專業人士發布科普文章而引發,而兩起事件的最終結果,都是監管部門責令企業補充開展相關臨床研究,以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指出的是,含有60余種藥材的鴻茅藥酒,其真實“身份”是具有國家正規批文的甲類非處方藥,但其在廣告中從未提及,公眾也極少知曉;更令人驚訝的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不到其作為藥品理應開展的任何臨床研究信息。事實上,藥品打著保健品的旗號、保健食品披著藥品外衣開展違法宣傳的實例并不少見,這些跨越了法律邊界的行為已經造成了對公眾權益的損害,更應該引起公眾、監管部門和公權力機關的關注。

編輯:趙彥

關鍵詞:鴻茅藥酒跨省追捕 執業醫生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