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陸紹陽:珍視文化遺產的精神之魂

2017年11月06日 15:29 | 作者:陸紹陽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作者: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陸紹陽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這些根脈里深藏著人類為創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跡,記錄著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進程,這些精神印跡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d7c9d06dad20702e50c92b2a384177e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如何既保護好,又利用好,從而更好地傳承,引發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從民間生活中生長出來的,一直和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手工藝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有必要加以適當改造,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重新融入當代生活。

文化遺產承載著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對當代人來說,不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內在的光華。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現在,很多非遺技藝的用途范圍大大縮小了,因為它們多屬于特定的農耕時代。在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物件有可能會從生產勞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們不能讓內在的“魂”也隨著社會的轉型一起沉入歷史的深處。其實,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它照看傳統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這些根脈里深藏著人類為創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跡,記錄著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進程,這些精神印跡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場傳統竹制技藝沙龍活動中,有位來自四川的竹簧藝術非遺傳承人,在一雙筷子上雕出一對華表,讓人印象深刻。做這樣的作品,是對傳承人技藝的一次極大的考驗,因為竹子質地沒有玉石堅硬,很容易雕爛,沒有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本領難以完成。但傳承人熟練地運用圓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藝術的精妙發揮到了極致。為了把蟠龍的形制,以及須發、五官、鱗甲等細節逼真地呈現出來,傳承人不惜花費一整年的時間來雕琢它。這是一次技藝的展示,更是對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繹。非遺之所以能夠傳到今天,是因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讓前人的技藝在自己手中耗損掉,他們守住了一門手藝的初心,他們可能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著一個專注、心無旁騖的身影。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文化遺產背后蘊含著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是永不會褪色的價值。以另一項非遺項目,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雕版印刷技藝為例,雖然有些出版機構還用它出版線裝書,但數量已經不多了,傳統的雕版印刷術早已讓位給鉛印技術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們了解雕版印刷術的發展歷史,會從中得到豐厚的精神資源,值得讓現代人學習。比如福建建陽,為什么在宋代會成為中國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當初這里是窮鄉僻壤,從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看,當地木材匱乏,沒有任何優勢,然而,建陽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紙;除了印制大開本書外,還開發了大量口袋書,印制通俗小說、蒙學讀本、醫方等,打開了市場。當地多山,交通是一個難題,當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開辟了新的運輸渠道。當年建陽雕版印刷業的輝煌之道,讓人感受到的正是這種因地制宜、與時俱化,不斷求新求變的內在追求,今天同樣值得借鑒。

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積淀著民族精神的符號基因,也是體現人類創造力的象征體。把文化遺產傳承下來,更要把蘊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脈賡續下去,使之真正成為當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文化遺產 精神 中華文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