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胡抗美:如何理解和欣賞書法藝術

2016年09月26日 08:53 | 作者:胡抗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B20160926001-zx11


胡抗美部分書法作品

胡抗美部分書法作品

書法藝術的欣賞方法

說到書法欣賞,就不得不說書法欣賞的方法,方法決定深度。不妨試舉一例。就拿我們熟知的唐詩來說吧,從欣賞唐詩來看書法欣賞。

例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從題目看,有兩種不同的欣賞方式:一是把題目分為兩個詞組或兩個節拍,即“春江”是一個節拍,“花月夜”是一個節拍。按照這種節奏欣賞,“春江”作為一個詞組,強調的是“江”,“春”只是修飾作用;“花月夜”中“夜”是主角,“花”和“月”都是配角。這一種欣賞方式只有兩個欣賞對象:江和夜,而“春”、“花”及“月”都被冷落了。另外一種方法是,把春、江、花、月、夜都作為欣賞的對象,那么,這種欣賞方式所得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在欣賞月亮的時候,強調月亮的美。如果把“月”當成一種修飾,那種美的感覺就出不來。因此,只有把這五種意象分別作為欣賞的對象,意象與意象之間也才可以互相欣賞。張若虛在強調月亮的時候,說“月照花林皆似霰”,在月亮的統攝下,整片花林似隱若現,改變了花的性質;“空里流霜不覺飛”,春天那薄薄的一層云霧也不見了;“汀上白沙看不見”,洲上的大面積白沙也不見了。花林、霜和沙灘都被月色統一了,融合了,突出月光的意境美。

這就使我們聯想到了書法的欣賞,王僧虔說:“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到了張懷迯就說:“惟觀神采,不見字形。”書法是通過漢字來表達,但是張懷迯說字不見了,為什么不見字形?因為字形參與到神采的創造中去了,字形被情感統一了。人們所感動的是點畫與點畫、結體與結體之間的關系,人們的欣賞由視覺轉入到心理層面,這就是書法的魅力所在,就是在書法欣賞中得到的享受:存在的東西不覺得存在;不存在的東西反覺得存在。只有這樣,“存在”的東西才有藝術與美學本質的探討,不存在的東西才能被我們欣賞和認識。

再如,李白的《蜀道難》,開頭的“噫吁嚱,危乎高哉”這7個字中有5個字都沒有表達具體的意義,怎么突出“難”呢?接著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就突然出現了“難”,來作感嘆。如果我們欣賞這首詩,開頭7個字中,盡管除了“危”和“高”之外都是虛詞,但卻給了人無限的想象空間,一上來就抓住了蜀道難的場面。對于這7個字的排法,我還看到過不同的版本,有的是將前三個虛詞連在一起后面加一個逗號,有的是將前三個字隔開,每個字之間加一個逗號,還有的是將前三個字排開,一個字占一行,加強感嘆。最后一種排列法給人留下的想象空間更大,因為它強調了“蜀道難”難言表之難。因此,張若虛在對月光感嘆的時候,他也把花、霜、沙等意象過濾掉,將這些意象融化進月色之中,融合進人們對月亮的記憶之中。書法也是這樣,它之所以“惟觀神采,不見字形”,那是因為“字形”參與到“神采”的創作之中,并進入了“神采”的創作。

根據以上引用唐詩欣賞的方法,回到書法欣賞的主題上,我覺得當今的書法有五個轉變期:

一是書法藝術的欣賞方式已經進入從閱讀到觀看的轉換期。古人書法與實用結合在一起,既是實用的,閱讀當然是第一位。今天的書法大多數都是專門進行的書法創作,目的是懸掛或展示,既是展示,觀看當然是第一位的。實用就是寫文章、寫詩詞、寫信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遣詞造句上;專門進行書法創作,如參展、用于他人收藏或贈送朋友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藝術創造上,突出的是美的感受。這種美的感受是通過觀看得到的,而不是閱讀出來的。既然是兩種欣賞方式的轉換期,說明這兩種方式都同時存在。所不同的是,由原來的以讀代看,開始轉化為先看后讀。

二是書法藝術的欣賞順序已經進入從點畫、結體入手到從章法入手的轉換期。古人欣賞書法一般從小到大,即先看用筆,再看點畫結體,最后到章法。這是因為古代的作品都比較小,雖然宋代以后作品逐步變得大了起來,但無論如何也比不上今天的宏大。而且古代作品變大后,書家章法意識也沒有今人這么強烈。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思維方式的改變,書法的發展從中獲得了動力。書家在創作時首先考慮的是作品的整體效果,從大處著眼,強調章法的周到與和諧。因此欣賞書法首先看章法,然后再看結體、點畫和用筆。章法離人們心靈最近,章法也直接反映時代精神。

三是書法藝術的細節欣賞已經進入從看用筆、點畫精道到看對比關系豐富的轉換期。細節決定作品的格調。但什么是細節,認識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看用筆的細微之處,看結體的布局;而今天看方與圓、正與側、快與慢、收與放、開與合、疏與密、斷與續、枯與濕等諸多元素的對比,對比關系越豐富、越和諧,內涵越深刻,細節越感人。過去的細節是精道,今天的細節是對比關系。

四是書法藝術的欣賞角度已經進入從單純看筆墨表現到同時看空白表現的轉換期。其實從色彩角度講,書法由黑白兩部分組成,可是長期以來,人們看黑的多,看白的少,白的甚至不看。作品中的白,猶如城市中的綠地、公園和水面,一個城市如果沒有“白”,設想這個城市怎么生活?書法也一樣,沒有白就沒有書法,書法的白,有形,有義,有情,能說話,會呼吸,白是音樂中的休止符,是佛家的空,道家的無。

五是書法藝術的理論建構已經進入從經驗比擬型到理性思辨型的轉換期。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可我們的書法理論還停留在文言文階段,停留在形象比喻的世界里,比如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印印泥、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若山水、若日月等,不僅外國人費解,就連中國人理解起來也很困難。那么,書法要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書法要走出國門,完善書法的理論建構,進行理論思辨已經迫在眉睫,而且已經看到不少這方面優秀的理論文章。

總之,書法已經從書齋走進了公共空間,書法創作也好,書法欣賞也好,都必須適應這個變化。

編輯:邢賀揚

1 2 3

關鍵詞:胡抗美 書法藝術 理論闡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