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產業鏈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代核電“國和一號”的自主創新之路

2023年11月30日 15:55 | 作者:都芃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這是‘國和一號’首堆的最新國產化率。數字還在繼續提升,100%國產化能力是最終目標!”11月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核能總工程師、“國和一號”總設計師鄭明光,指著公司大屏上的數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國和一號”是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基礎上,自主研發的大型先進核電型號。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和一號”在立項時就肩負特殊使命——解決我國大型先進核電機組批量化建設的能力與安全問題。

對“國和一號”牽頭單位國家電投而言,提升國產化率是一道必答題。以100%國產化目標為牽引,國家電投勇擔“鏈長”使命,通過持續不斷補鏈、強鏈、固鏈,鍛造出一條完整、安全、經濟的三代核電產業鏈。

10月20日,參觀者拍攝“國和一號”核電機組模型。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補鏈:上下游聯合?告別“單打獨斗”

“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兩臺機組共有8萬余臺設備,部分核級設備要求嚴苛,研制難度極大,此前國內并不具備生產能力。

研發初期,為了能夠盡快實現商業化運行,研發團隊在對我國核電裝備產業全面梳理的基礎上,首先選擇攻克其中“最貴”“最難”的部分,剩余小部分標準設備則進行國際采購。“這一小部分設備屬于市場價格合理、競爭充分、不存在少數幾家企業壟斷的物項,也不會影響‘國和一號’的落地和出口。”鄭明光解釋說。

然而,這一小部分設備卻像巨石,壓在核電人的心頭,也成為我國核電產業鏈的短板。

為了徹底補上短板,避免“因1%卡死100%”,在攻克大多數設備國產化難題后,國家電投帶領產業鏈上下游單位開展聯合攻關,向著“國和一號”100%國產化目標沖刺。

作為牽頭設計單位,國家電投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核工院”)累計派出120多個小組摸底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劃定清晰的國產化工作范圍;成立總體協調組、設計替代組、科研攻關組、工程應用組等專業工作團隊,針對不同材料與設備,展開多方協同攻關。

位于浙江溫州的浙江倫特機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倫特”),“國和一號”參研人員已數不清來過多少回。該公司生產的堆芯儀表套管組件,是監測核電站堆芯運行狀態的“眼睛”,技術要求十分嚴苛,是國產化攻關的重點。

為了突破這一關鍵產品,上海核工院及浙江倫特聯合產業鏈上游的材料企業,以及下游的集成制造和測試企業等,組成攻關聯合體,從原材料到應用全鏈條發力。

“要實現100%國產化不留‘死角’,‘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上下游必須聯合。”上海核工院總經理助理田林告訴記者,通過產業鏈的緊密協作、相互支持,核級大鍛件、690U型管、非能動余熱排出閥等一系列關鍵材料設備成功實現國產化。除了“國和一號”,這些產品還廣泛應用于國內其他核電型號及相關領域,有力推動了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創新發展。

強鏈:不拘于一隅?激發主體創新力

根據與外方協議,“國和一號”作為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要想具備自主知識產權,電功率必須超過135萬千瓦。這一數字遠超上一代及國外同類機型,給我國原有核電產業鏈帶來很大挑戰。

主泵首當其沖,它是保證反應堆堆芯熱量導出與安全的關鍵設備,被稱為核電站的“心臟”。

大功率機組需要匹配大功率主泵。“國和一號”主泵設計流量相較我國此前引進的AP1000機型提升21%。同時,非能動核電機組采用的無軸密封屏蔽泵或濕繞組主泵,安全性要求更高,制造難度也更大。

“例如,屏蔽泵研制涉及到屏蔽套、耐高溫線圈絕緣材料、止推軸承等一系列環節,不是單獨哪一個領域的問題。”鄭明光說,“這就需要整個產業鏈技術全面增強。解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企業主體,充分激發其創新活力。”

“國和一號”基于AP1000技術自主創新,主泵一開始也采用屏蔽泵技術路線。面對研發中遇到的瓶頸,上海核工院一方面繼續組織企業開展屏蔽泵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并不拘泥于單一主體和單一路線,而是大膽引入上海電氣旗下的中德合資公司凱士比,研發出全新的濕繞組主泵,成功破解了“國和一號”主泵技術難題。這也是濕繞組主泵在全球范圍內首次用于壓水堆核電機組。

與此同時,屏蔽泵技術也取得突破。至此,“國和一號”在主泵方案上成功實現了“兩條腿”走路,標志著我國在主泵工程技術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如今,我國核電產業鏈的“朋友圈”里,不僅有國有企業,還包括中外合資企業和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充分協同、良性競爭的氛圍中,產業鏈企業技術實力不斷增強。僅2022年,就有12家企業先后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固鏈:研供一體化?企業受益動力足

核電裝備不同于一般產品,從研發取證到落地應用,周期長、投入大。企業資金投進去,能否實現產業化應用并獲得回報,是產業鏈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一大顧慮。

“大家好才能走得遠。要保證產業鏈安全穩固,就要讓參與企業從中獲益,有動力不斷開拓創新。”上海核工院科研創新部副主任夏迪告訴記者,為了打消企業顧慮,尤其是讓眾多民營企業“不吃虧”,確保產業鏈穩得住、走得遠,上海核工院不斷優化產業鏈運作模式。

例如,為了讓研發成果能夠盡快通過試驗落地應用,上海核工院一方面統籌鏈上具備能力的企業,為條件不足的民營企業產品提供試驗服務;另一方面,主動變革工作流程,在部分設備中將研發、試驗、取證、制造四線同時推進,有效縮短產品落地周期。同時,還在產業鏈中引入“研發供貨一體化”模式,研發成功即供貨應用,為研發難度大、市場需求相對小的設備提供保障。

在一系列措施加持下,鏈上企業吃下“定心丸”,有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產業鏈也更具活力。

為了最大限度保證產業鏈安全穩定,推動良性競爭,國家電投聚焦關鍵技術產品,布局多家企業、多條路線共同研發。以蒸汽發生器為例,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以及中國一重等都具備相應生產能力,產業鏈韌性和穩定性顯著增強。2022年2月,“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正式成立,產業鏈合作模式以聯盟形式正式固定下來。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截至目前,‘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簽約企業已從最初的17家增長至99家。”回首鍛“鏈”之路,鄭明光信心滿懷地說,“在產業鏈的帶動下,一個創新要素集聚、各方通力合作的‘同心圓’必將越繪越大,為我國裝備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賦予新的動能!”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