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守望華夏 使命擔當>社會責任

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

2022年03月03日 20:41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剛剛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本期特邀3位專家,圍繞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主持人:經濟日報社經濟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數字信息“大動脈”初步建成

主持人: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數字化進程如何?數字鄉村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道亮(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建設數字鄉村,是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推進鄉村治理轉型、提升鄉村生活服務水平的現實需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需求,對筑牢數字中國根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障改善農村民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意義重大。

2021年9月3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制定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公開發布,為全國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繪制出總體“施工圖”,各部委統籌推進數字鄉村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

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強化,數字鄉村建設的信息“大動脈”初步建成。2021年,未通寬帶行政村通過電信普遍服務實現“動態清零”,通光纖比例從不到70%提升至100%,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s,基本實現與城市同網同速;截至2020年底,農村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1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45%;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覆蓋了2389個縣市,惠及農村居民達1.6億人。

農業農村大數據成為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要素。2021年,農業農村部大數據中心成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進入實操階段。種業、國土、林草、耕地等領域的一批大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安全等標準相繼建立;生豬、棉花、大豆、油料、糖料等一批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建設完成;標準農田、農藥獸藥、新型經營主體等一批農業大數據管理系統上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進一步普及,海洋漁船動態船位信息全國“一張圖”建成,數字農業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

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廣泛應用,農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種業、農機裝備全面深度融合。2021年,全系統裝備北斗導航設備8300臺套以上,導航作業面積6000萬畝以上;全國72萬個“畜牧業生產經營單位信息代碼”登記備案賦碼實現了18萬余個規模養豬場和4300多個生鮮乳收購站生產情況的全覆蓋精準監測;智慧獸藥管理平臺收集采集各類信息35.5萬余條,4.7萬余家經營企業完成追溯系統入網上報,3110家獸藥監管單位注冊使用國家獸藥產品追溯系統;山東、廣東、江蘇、黑龍江等地集中打造了一批無人農場、植物工廠、無人牧場和無人漁場,累計改裝升級水旱田無人駕駛及輔助駕駛機具6288臺,示范水旱田無人駕駛及輔助作業608.45萬畝,實現農場作業全過程的智能化、無人化。

農村電子商務和新型農業的發展,催生鄉村新業態。2021年1月至9月,農村網絡零售額實現21321.3億元,同比增長30.9%,截至2021年9月底,全國農村網商(店)已達1640萬家。2020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首次突破1000萬人,達1010萬人左右,比2019年增加160萬人,其中,30歲及以下返鄉創業人員,創業項目涉及農村電商的達到7.7%。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游憩休閑、健康養生、創意民宿、創業園等新產業蓬勃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呈現融合發展新局面。

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數字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助力群眾便捷辦事,初步實現了全國49.2萬個村民委員會信息集中匯聚,鄉村社區管理、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快捷辦”,有效提升了基層鄉村治理效率。在農村示范地區部署各類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頭,采集各類信息,經5G網絡回傳、分析、處理后,可為村民和合作社提供預警信息,及時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和實施應急管理。

信息服務已全面滲透到鄉村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2021年,全國中小學校(含教學點)100%寬帶通達;29個省份已建立省級遠程醫療平臺,遠程醫療服務縣(區、市)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47億人,覆蓋超過95.4%人口;“就業在線”平臺累計發布881萬余條崗位信息和5591條招聘會信息,吸引1489萬余名求職者注冊使用,頁面訪問量超過7937萬次;近53萬個行政村實現了法律顧問的全覆蓋,建立法律顧問微信群20多萬個;匯集全國農村低保對象信息3504.8萬余條、特困人員信息457.6萬余條,累計辦理社會救助業務735.3萬筆,初步建成覆蓋全國5440萬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數據庫;在人民銀行開戶的3832家法人農村金融機構中,3589家已開通了業務線上辦理渠道,占比93.66%,農村地區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達85.84萬個,覆蓋村級行政區數量51.95萬個。初步實現了數字化與鄉村居民生活的有機融合。

智慧綠色鄉村建設邁上新臺階。2021年,中國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初步建成,實現全國農藥產品“一瓶一碼”100%可追溯。3095個村莊環境空氣質量、4137個縣域農村地表水水質斷面(點位)、3080個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斷面、10304個農村萬人千噸飲用水水源地、45247個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含人工濕地)出水水質、1269個灌溉規模達到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的灌溉用水斷面(點位)得到監測,鄉村人居環境污染監測不斷深化。

智慧農業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建設了“國家數字農產品流通創新分中心”等一批國家數字農業創新分中心項目。科技部的“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智能農機裝備”“綠色宜居村鎮技術創新”等重點專項取得積極進展,“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重點專項的組織工作有序開展。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力期。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有助于推動城鄉之間資源和機會的均等化,彌合城鄉“數字鴻溝”。以數字化建設為“金鑰匙”,將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提供新動力。

首批國家試點取得顯著成效

主持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地區有哪些助力鄉村振興的模式和經驗值得各地借鑒?

張璟(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數字鄉村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數字鄉村建設既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未來鄉村發展的戰略方向。2020年中央網信辦會同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組織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

第一,數字鄉村建設要以關鍵核心數據的采集匯聚為起點。有效數據的集聚整合是數字鄉村建設的核心要義,是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動力來源和價值所在。在數字鄉村建設實踐中,各試點地區紛紛打造信息聚類、要素整合的鄉村智慧大腦,并以此作為當地農業產業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政府管理服務數字化的基礎數據庫和服務決策平臺。例如,浙江省德清縣的“數字鄉村一張圖”歸集了德清當地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德清縣理清鄉村要素,構建信息智慧大腦,以空間數據為基底,疊加了各部門的18個圖層構建數字鄉村地圖,各個行政村因地制宜,建成數字化鄉村模型,直觀呈現自然風貌和村莊變遷,實現可視化管理,構建數字孿生鄉村。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的“1+1+10+N智慧章廣平臺”以1個鄉村大腦和1套運營體系為核心,共設置黨的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10大模塊,通過合理布置攝像頭和相關監測設備、導入基礎數據和相關專業接口匯聚數據資源。湖南省安化縣田莊鄉以不斷提升黑茶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按照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結合二維碼等信息技術,建成信息共享的黑茶流通追溯管理系統,形成集生產、檢測、監管、追溯于一體的管理方式,及時分析、有效決策。

第二,數字鄉村建設要以解決農業農村領域的關鍵難題為抓手。構建以破解問題為導向的應用場景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舉措,是數字技術產生數字紅利的重要體現。我國鄉村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數字技術可以提升農業產業鏈、改善鄉村治理水平并且提高鄉村公共服務質量,現代農業產業與數字化技術加速融合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例如,四川省大邑縣祥龍社區構建農業生產數字化應用場景,利用多光譜、近地遙感、作物模型等技術建設13個數字農場,形成園區農田資源環境數據“天空地”物聯網采集網絡,實現農田的數字化管理,同時提供平臺化的農情監測管理與預警服務,主要包含水肥狀況、氣象災害、病蟲害、長勢與產量等農情數據快速監測預警,提供環境控制、水肥藥精準施用等決策支持,有效提升園區生產精準化、智慧化水平。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付村依托大數據創建管理服務文明積分應用場景,以年為周期、以100分為標準,采用減分制計算積分。文明積分與村民可享受的福利相關聯,積分越多享受的福利越大。為鼓勵更多村民參與到付村的志愿活動中,還推行了志愿積分制度。

第三,數字鄉村建設要以數據分析應用共建共享為目標。數字鄉村建設可以數字技術打通信息閉塞痛點,實現多主體合作,利益共建共享。例如,重慶市渝北區青龍村圍繞“智能感知—智能診斷—智能決策”為主線,針對丘陵山地地形復雜、地塊碎等特點,運用自主研發的山地果園無人對靶噴藥機、無人除草機、柑橘采摘機器人等智慧農業新裝備采集生產數據,并融合多源異構數據,重現實景數字果園,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又可對無人果園的生產管理進行升級迭代。黑龍江省龍江縣開展政府、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與貸款戶合作共同開發應用程序,挖掘農業大數據應用潛力,銀行以大數據產業鏈閉環為風險防控手段,以訂單為核心,從土地流轉、種植、收獲到入倉,全程提供貸款,降低了風險,實現了信息流共享價值。

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

主持人:目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方面還存在哪些短板?未來應如何補齊短板,進一步賦能鄉村振興?

郭紅東(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尚處于早期探索階段,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試點經驗仍在積累中。對標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目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

第一,投入不足與資源浪費并存。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資金、技術、數據、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力度不足。鄉村地區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居民互聯網使用率還不夠高,數字素養總體偏低;農業數字技術支撐不足,缺乏經濟實用的農業生產智能化設施設備和技術;農業有效數據資源不足,數據資源分散、不夠精準,難以利用數據進行趨勢性決策分析;鄉村數字化復合型人才不足,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文化程度不高,難以應用數字化技術。資源浪費主要表現在部分地區的平臺、軟件和數字化設備存在重復建設現象,以及盲目跟風模仿建設數字化項目。

第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城鄉不平衡。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各方面條件比較成熟,發展較快,而數字鄉村建設起步晚,基礎條件不夠成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多,發展難度大,進展緩慢。二是區域不平衡。相較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水平明顯落后;相較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數字鄉村建設相對滯后。三是工農不平衡。相較于工業數字化,農業在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營銷、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建設比較落后。

第三,多元主體協同機制不夠完善。當前數字鄉村項目建設還存在過多依賴政府投入的現象,尤其是資金投入方面,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和撬動不足,多元化的協同參與、運營機制還未有效普及,建設力量相對薄弱。開展數字服務且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和人才短缺,基層部門數字化專門人員配備不充足,各部門的協調機制有待建立和理順。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數字鄉村新業態、新模式還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農民的參與度與獲得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數字鄉村建設要始終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的方法論,用正確理念指導實踐,避免不良傾向和工作誤區,并根據實踐變化不斷進行政策優化。

頂層設計方面,一是要加強整體規劃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數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實施方案與各項配套政策。在省級層面配套制定和實施標志性重大平臺、工程、項目和改革。提高各縣市對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的共識,統一思想,強化發展定力,鼓勵各縣市出臺數字鄉村發展規劃。二是要建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標準化建設指導方案,標準體系不僅要包含相關通用規則,還要盡可能將標準體系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數據資源、應用場景、運維機制等進行細致說明。三是要抓好統籌協調工作。建立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確保“規定動作接得住、自選動作有創新”,充分激發地方的積極性,按要求完成年度階段性目標任務。四是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納入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盡可能從應用情況而非建設情況的角度開展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可考慮將村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評價指標。五是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設立數字“三農”專項資金,謀劃實施一批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換代項目,推進農業大數據平臺、數字農業園區、數字農業工廠、電商直播基地、跨境電商園區、物流快遞園區等硬件載體建設。

基層創新方面,一是擴大基層試點與創新示范。加強數字鄉村建設探索示范,擴大試點規模,打造一批示范樣板,推廣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數字鄉村發展。二是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數字素養。加強基層干部和農民數字素養培訓,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教育,提高干部隊伍的數字認識、數字思維,提高農民網絡防騙和隱私保護意識。三是引導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積極組建省級、市級和縣級數字鄉村服務聯盟,實施數字企業下鄉服務行動計劃,引導一批數字企業投身數字鄉村建設。建立專家決策咨詢制度,組織智庫加強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四是加快關鍵場景營造和迭代升級。加快構建與產業、項目、治理、服務等內容相結合的跨應用場景,持續迭代更新應用場景。針對鄉村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需求場景,加快線上線下資源融合,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向鄉村滲透,不斷豐富以人為核心的數字鄉村場景。五是提升涉農數據資源的分析利用。搭建統一的農業農村數據庫和數據管理平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數字化應用,構建農業農村數據共享機制,強化對農業農村數據的整合、挖掘、分析和利用,建成數據賦能農業經營主體的各類應用場景。六是建立居民參與和反饋機制。強化數字化應用實效,建立激發農村居民廣泛參與的機制,及時反饋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從用戶體驗角度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和應用場景設計,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編輯:李京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