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青島國際院士港四位院士:

共話“十四五”院士創新特區科技創新發展

2021年03月06日 10:33| 作者:位林惠 實習生 陳京菁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位林惠 實習生 陳京菁)

導語:近日,青島國際院士港四位院士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品牌欄目《委員會客廳》。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院士鐘志華,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甄崇禮,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璞,圍繞“十四五”時期院士創新特區科技創新發展展開探討。

青島國際院士港于2016年啟動,定位于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面向全球招引知名院士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積極推動院士創新特區建設。幾年來,青島國際院士港在探索實踐中迅速成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際院士集聚效應和融通創新效應。


青島國際院士港面向全球 實現全鏈條有機協同發展

記者: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邁入“十四五”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在此背景下,青島國際院士港應運而生。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平臺的成立?

鐘志華:青島國際院士港(以下簡稱“院士港”)的成立與發揮作用可以說與中央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精神高度契合。自2016年啟動以來,院士港就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引領,定位在發展高精尖產業,引進了國際各類人才和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院士港的打造結合區域行業發展需求,為探索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種創新資源進行了有益探索。當前,院士港科技創新工作以國際院士專家團隊為主,根據技術和產業發展需求,已初步實現了人才鏈、技術鏈、產業鏈的全鏈條的有機協同。

記者:依托青島國際院士港,入駐的院士相繼成立項目實驗室,請問您能否介紹下相關情況?

鐘志華:依托院士港,我發起成立了“同清湖”協同創新中心,這是以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的技術團隊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同時這些團隊都具有產業化能力,這也是對人才鏈、技術鏈、產業鏈有機協同的有力踐行。學校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長,但對重大產業或一項重大技術,單一院校不足以獨自承擔,成立“同清湖”有利于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和自主創新的重大探索。當前,“同清湖”正在圍繞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能新能源交通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依托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優勢,相關成果已逐步落地實現產業化,如氫能汽車、智慧交通等,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成果落地。

何滿潮:入駐院士港后,我成立了能源與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主要瞄準我們國家的戰略能源問題,以及著眼于解決該能源產業中產生的環境問題。能源與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共有15個理事單位,國內有8個理事單位,國外的包括美國、意大利、巴西等共7個理事單位。實驗室共有三大任務:第一項任務是篩選項目。每年15個理事單位的代表聚集在一起,進行科研成果交流,然后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工程需求,篩選出契合度最好的項目;第二項任務是在政策支持下,針對短板重點突破;第三項任務是強力推進產業化。目前落地的重點項目是NPR新材料,這項材料將成為國家戰略能源強有力的補充,同時也有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記者:青島國際院士港定位于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面向全球招引知名院士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現如今已相繼有國際方面的院士入駐,請您談談緣何選擇院士港?

甄崇禮:過去十幾年我一直跟中國不同的科研團隊合作,對中國科研的發展需求有一定了解。那時我便思考,一定找機會到中國做科研。于是2019年,我帶著7個項目簽約落地青島國際院士港,同時也把我的團隊和家人帶了過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的團隊已經在納米材料的基礎性應用方面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特別是納米材料在生物陶瓷和功能陶瓷方面的應用,已經達到國際標準,目前已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進行了產業化應用。另外,在院士港我還有兩大重點項目,一是氫能源的催化材料,二是圍繞氫能的關鍵部位做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這兩個項目都已達到工業化的標準,也已開啟產業化運作。

在推進產業化的過程中,項目的研發與本地企業的訴求是否相契合至關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合作共贏。剛到院士港時,當地政府積極幫我們對接本地企業,在與企業方的溝通中,我們了解了企業方訴求,明確了更清晰的研發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國外團隊剛到青島時,對青島的各方了解非常有限,當地政府牽頭對接企業,給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推進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陳璞:我出生在中國,隨后去了加拿大工作生活,后來從國外選擇到院士港,在我看來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在于,中國現在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具備科技創新能力,把新的科技變成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產品符合中國當前的發展趨勢。地利方面,三年前青島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時期,青島特別是李滄區政府和領導,對發展科技,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科學技術并進行產業化推進有著非常迫切的愿望。人和方面,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落葉歸根。我覺得,我有必要把自己的所學和實驗室一些可能轉化的科研技術,在中國轉化成產品。在國外,許多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愿意和我一起回到中國,推進產業化的落地。所以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考量,我認為選擇青島國際院士港是一個非常及時而且正確的決定。

打通“最后一公里” 直面科創“卡脖子”難題

記者:近年來,每年在全國兩會上,都有不少委員關注科技創新“卡脖子”問題,您認為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鐘志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科技創新的戰略重要地位。中國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對的環境變化使“卡脖子”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需要推出新的策略來應對。這是一個“前進”和“發展中”的問題,也反映出我們在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中存在薄弱環節。我們正在全力以赴地通過機制體制創新,激發科研人員的活力,來逐步解決這方面問題。需要進一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好科技創新跟體制機制創新的雙輪驅動,發揮科技資源的作用。青島國際院士港也在進一步探索,力爭為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形成技術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有機協同。

何滿潮:補足科技短板,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科學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往往傾向于關心關注對熱點問題的研究。在我看來,科學工作者不僅要研究熱點問題,更要傾注精力到零點問題的突破上,也就是從0到1的突破,這方面相對而言具有更高挑戰性。再者是機制體制的改革,當前我國的一些機制體制相對制約著科學技術與轉化實踐的結合,在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2021年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放在首要位置。科技部、財政部也相繼發文,指出面向集群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集群領軍企業牽頭組織產業重大技術研發和行業標準制訂,鼓勵集群企業采取多種形式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著力提升集群產業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此基礎上建立共同體,面向困難打通“最后一公里”。

記者:您對青年的科研人員有什么樣的期望?您覺得科技人才該怎樣加強能力方面的建設?

何滿潮:首先,對年輕科研人員進行志向上的“傳幫帶”。新老一輩各有千秋,現在需要將老一輩的優點傳到年輕人身上。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為科學事業生存,對科學事業非常忠誠,而年輕一代更多的是靠科學事業生存。“為”和“靠”只是一字之差,但蘊含的意義大不相同。“靠”科學事業生存更傾向于把科學事業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為”科學事業生存更多的是對事業的追求。所以當下鼓勵年輕科研工作者去深切體會和感受,我們做的科研工作成果是真正能普惠大眾的,進而促使年輕人將科學事業視為偉大的事業。希望年輕科研人員將對科技工作的追求視為對科學事業的追求,將個人的夢想同國家的夢想相互聯系,有機結合。

拾級而上 打造國家級院士創新特區

記者:對于未來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打造,請問有什么樣的建議?

鐘志華:山東省已經把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建設寫入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其作為山東省重要工作之一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首先,這體現了山東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對院士港前期探索的充分肯定。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應按照國家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的布局,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布局,繼續做好“人才是第一資源”這篇大文章。把科技創新與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有機結合,通過錯位競爭,繼續瞄準高精尖產業的缺漏,針對技術短板等方面開展國際和國內資源的有機整合、協同創新、跨界融合創新,把創新的工作做得更實,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構建新格局。

何滿潮:在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建設被放在重要位置。我對院士港的建設有三點建議:第一,希望院士港結合國家的重大需求,瞄準“十四五”規劃,做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第二,希望院士港按照當前的中央部署,建設成國家級創新中心,為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作出貢獻。第三,建議院士港在科技創新前提下,畫好最大同心圓,求得最大公約數,把各個國家的優秀精英、院士們結合起來,形成我國高精尖技術的科技洪流,為中國和世界的科技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請問您對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建設有哪些期許?

何滿潮: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的提案是建議把院士港打造成科技創新的特區。希望按照中央經濟工作八項任務的第一條,將青島國際院士港打造成更高的版本,成為國際上院士廣泛參與的國家級科技創新特區。科學的本質是質疑、是批判,院士港這個平臺,讓大家去質疑、去批判、去碰撞,然后達成共識,進而得到一些新的啟發、新的思想、新的火花,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鐘志華:將院士港打造成創新特區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我們現在處于新發展階段,在構筑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按照中央部署,思考我們的創新體系。新形勢下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創新體系還要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以及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核心問題。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隨著院士港工作的不斷推進,為吸引更多國際院士專家參與院士港的創新工作,我們在完善人才的生活保障、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持續支持以及成果轉化效益等方面還有很多系統性的工作要做。這不僅是院士港發展的需要,也是整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構建的新發展格局實際上是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想要建立這樣的體系,需要我們更加開放,所以將院士港打造成創新特區的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陳璞:如果把院士港打造成創新特區,首先,需要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舉例而言,海外歸國院士的交流交通、工作環境、國內外人員的雇傭問題等,還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因素需要疏通。針對此類問題,相關新政策可以借助打造創新特區作為試點進行嘗試。青島國際院士港定位為國際化,面向全球招引知名院士,當國際人才到中國來后,希望能有一些扶持政策來保障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其次,院士港可以在金融資源配備方面做一些嘗試,使科創成果轉換、產業化的推進等實現起來更加順暢。再次,建立院士港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專利跨國互認機制。最后,建議打造長期的、規模較高的青島國際院士港論壇,使其能夠同博鰲亞洲論壇、達沃斯論壇相提并論。

甄崇禮:將青島國際院士港打造成創新特區至關重要,創新特區的打造將給予院士港更多發展空間,我對院士港的發展充滿期望。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