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綠·聲音

砥礪奮進四十年 肩負重任再出發

深圳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2020年10月20日 10:29  |  作者:劉晶 李菁  |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不僅要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更要開花結果。”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言道。近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市在實現全域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基礎上榮獲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副省級城市,同時也是全國首個實現全域創建的超大型城市。

一直以來,深圳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份榮譽的獲得正是深圳這40年來培育“生態文明之樹”結出的碩果。

10個行政區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是中央批準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重要榮譽,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是深圳一直以來的追求。”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初漢表示。

然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深圳就要推動全市10個行政區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并非易事。

近年來,深圳的創建工作得到了生態環境部和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的大力指導和支持,深圳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等系列文件,以創建工作為平臺載體,從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文化六大領域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在全國創新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評制度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列為全市三項“一票否決”事項之一,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抓環保就是抓發展、抓環保就是抓民生”的綠色政績觀,推動各區將創建工作目標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并將細化分解任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

“我們還建立了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機制,完善摸底評估、輔導培育、指導創建、督查鞏固‘四步法’覆蓋創建全過程工作模式。”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介紹。現如今,深圳已形成了以市、區創建為主體,街道、工業園、社區等“細胞創建”為補充的創建工作格局,涌現出一大批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活案例。

同時,各區以創建為抓手,持續高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福田區獲評聯合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區獎”;羅湖區將生態環境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和城市再造;鹽田區率先構建城市GEP 核算體系;南山區積極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寶安區首創“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治水模式;龍崗區以生態共建為路徑建設“生態高地”;龍華區以水體治理、生態修復等為抓手打造“中軸新城”;坪山區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切入點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智慧化水平;光明區依托光明科學城探索用科技為綠色發展賦能;大鵬新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

60余項規章制度構建生態環保法規標準體系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要達到創建效果,必須要有制度保障。

在獲得特區立法權第一時間,深圳就開始研究制定《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成為當時體系最完整、處罰最嚴厲的環保地方法規。首次在《條例》中出現的“按日計罰”制度更是被國家立法吸收。

早在2005年,深圳就創新性地建立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制度,對近半國土面積土地實施“鐵線保護”。不僅如此,還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施規定,持續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近年來,環境違法道歉承諾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深圳落地,深圳首家環境資源法庭掛牌,出臺全國第一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率先試點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深圳在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不遺余力。

截至目前,深圳已先后出臺20余部生態環保類法規和40余部地方標準、技術規范,初步形成頗具深圳特色的生態環保法規標準體系。這正是深圳市注重生態文明立法先行,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表現。

4年時間補齊40年環境歷史欠賬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深圳是一座土地面積19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過2100萬的超大型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環境壓力巨大,治污任務艱巨。早在2004年,深圳就成立了治污保潔工程領導小組,針對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統籌、統攬全市環境治理項目,共實施任務超過3000項,累計投資超過3500億元。

在深圳,水環境污染曾經非常嚴重,不但影響城市形象,還成為其最大的環境問題和發展短板。2016年,深圳對水污染治理發起總攻,市委主要領導擔任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第一總指揮、市總河長,將治水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建成污水管網6274公里,完成小區正本清源改造13793個,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至748萬噸/日,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五大河流全面達標,310條河流水質全面提升,補齊近40年歷史欠賬。其中,茅洲河水質2019年11月起歷史性穩定達到Ⅴ類及以上,為1992年以來最好水平,深圳河水質2019年全年均值達地表水Ⅴ類,為1982年以來最好水平。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以前的茅洲河都是黑漆漆的,河面上還漂浮著各種塑料和廢棄物,甚至還有死禽,夏天一到就腥臭刺鼻。如今,整治得這么好,真是做夢都沒想到!”從小就生長在茅洲河畔,現如今也成為了一名巡河員的深圳市民鐘冠中感慨道。

水治好了,大氣也沒落下。在大氣治理方面,深圳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2019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自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創歷史最好水平。

此外,在生態保護上,深圳還持續探索超大城市生態保護路徑,率先從城市尺度全面系統開展陸域生態系統調查評估,率先開展城市區域級別的多元素多層次立體生態安全監測體系,率先啟動城市生態及生態紅線監測監管能力建設。

這些成績不是憑空而來,每個成績的背后都有著生態環保鐵軍的功勞,承載著每一位深圳環保人的心血。

2. 7萬億元實現“兩山”高位轉化

如果把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比作兩條曲線,那么,深圳的40年,就是兩條曲線由一開始逐漸背離到后來協調并進的歷程。深圳的行動和成效是“兩山”理論在實踐中不斷驗證的生動案例。

自建市以來,深圳就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由勞動密集的“深圳制造”向創新驅動的“深圳創造”轉變。目前,深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呈現產業以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產業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規模以上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四個為主”特征。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7萬億元,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在粵港澳大灣區排名第一。萬元 GDP能耗、水耗總體強度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和11%,單位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處于全國大中城市最低水平。PCT 申請量連續十六年排名全國第一,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70%,每平方公里產出GDP居全國大城市首位。

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深圳還穩步提升城市“含綠量”。建成綠道2400公里、公園1090個,公園綠地500米覆蓋率達到90.87%,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園里的城市”。

“我們社區都有社區公園,而且很近,附近的居民都很喜歡在晚飯后到社區公園散步,深圳在這方面做得真的太好了,很便民。”住在梅林社區的市民吳女士說。

與此同時,深圳還率先在全國開展綠色系列創建,建成自然學校15所、環境教育基地26個,創建綠色機關、綠色社區等綠色單位1243家。培育環保組織140余個,環保志愿者超過2.2萬人,環保志愿義工規模全國最大,涌現出“深圳義工聯”“深圳民間河長”、國內首個政府委托社會組織管理的城市自然公園等典型環境社會團體實踐案例。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在高位實現了相互轉化,群眾環保參與意識也不斷提高,真正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之中,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貢獻者和引領者。這次深圳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就是最好的例證。深圳充分發揮了‘綠色窗口’作用,向世界展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實踐,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主任李宏偉教授總結說。

40年是一個終點,也是一個起點。下一步,深圳市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不斷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編輯:秦云

關鍵詞:深圳 生態環境保護 經濟發展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