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科學家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2018年12月11日 13:13 | 作者:韓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與“科學家很忙”這個公眾認知相矛盾的,是大部分中國科學工作者覺得能真正用于科研的時間并不充沛。簡言之,中國科學工作者的工作時間不短,但直接工作時間不足。

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非直接工作時間里,科學工作者忙著考核、評獎、拿項目以及參加社會活動。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帽子”滿天飛。為什么疲于應付還是要應付?原因在于“帽子”與個人待遇、配套資源關系密切。更有甚者,某重大專項預算要填報60多張預算表,材料費測算必須具體到試管、濾膜等具體單價和數量等。

12月7日,全國政協召開的“強化基礎研究,促進重大原始創新”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參會發言的13位全國政協委員中,有8位“兩院”院士。他們在發表觀點時,不由談到了各自的體會和當前的現狀。

從1956年起,黨中央就規定要保證科學工作者有六分之五的工作日用于業務工作。到了1975年,這一規定被作為整頓科技戰線的要求提出。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也提出,確保用于科研和學術的時間不少于工作時間的六分之五。

再有天賦的科學工作者要想做出成績,都需要付出足夠的時間成本。尤其科學研究又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和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使得科學工作者更需要集中精力長時間進行艱苦攻關。

曹健林委員

曹健林委員 人民政協報記者 齊波 攝

“重大專項自2008年啟動以來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帶動了產業整體躍升。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離不開前期的基礎研究積累。”曹健林委員強烈感受到,今年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科技界對基礎研究的關注可謂空前。

“但目前在部分企業的加工流程中,精密加工的‘最后一刀’采用的是外國機床。”曾經擔任過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所長的曹健林以有“工業之母”之稱的高檔數控機床為例,道出“材料是最大限制之一”的窘境。

在能源、材料、制造、農業、健康、資源環境等領域,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加強基礎研究是“補課也是“提前學”,來不得半點馬虎。但研究人員中卻有一些無法坐熱“冷板凳”,起身追逐“帽子”“場子”“位子”的人。

當責備他們的浮躁功利、追名逐利之心時,是否也要冷靜考慮一下;是什么原因讓原本冷靜理性的科學工作者無法安坐呢?

在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這個平臺上,科學家們的觀點得以充分表達。他們認為:科研管理體制的問題更為深層——過度用行政權力和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和進行評價,科研人員按照行政干部管理等因素,造成了一部分人熱衷于戴帽子、跑場子、爭位子,導致科研時間難以保證。

現今,在科技革命推動產業變革的大趨勢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基礎研究的成果很快就會變成產業化的發展。而隨著社會需求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高,基礎不夠不扎實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解決問題實現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科學工作者的生產力。

而發展生產力,先要解放生產力,就需要把從科學家們那里拿走的時間老老實實還回去。好比,要想中國的科學之林春色滿園,先要俯下身子,勤勤懇懇除草、澆水、施肥,為百花百草提供“長大”的環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時間 科學工作者 科學家 都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