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國醫大師、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晁恩祥訪談

2018年11月14日 09:28 | 作者:郝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醫療衛生事業是為人民服務的,對待中醫要有誠心,對待學術要有誠信,對待患者要有誠意,這是我們要經常牢記的。

——晁恩祥

人物簡介:

晁恩祥

國醫大師、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全國中醫內科肺系學科帶頭人之一。擅治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等常見病及一些疑難雜病。

◆一張老照片,一個矯健的身姿,騰空飛躍的那一刻,不僅記錄著冠軍輝煌的一瞬,也記錄著曾經昂揚的青蔥歲月。從熱愛體育到選擇中醫,雖然只是一次感冒的偶然發現,但中醫的神奇,卻讓他為之癡迷執著了一輩子。

◆灰舊的蒙古袍,漫天飛卷的黃沙,22年的支邊工作與生活,只因“要到缺醫少藥的內蒙古去”。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用熱血和青春、甚至生命,為新中國的建設傾盡所有,無怨無悔。

◆SARS疫情洶洶而至,他只身前往重災區,以舍我其誰的擔當,主導依據《溫疫論》而成的透邪、疏利、解穢、清中、攻下等法,在非典戰役中貢獻突出,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優秀科技工作者”“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晁恩祥,從醫60多年來,一直以昔日跨欄冠軍的勇氣,不斷書寫著一位醫者的新高度。

從體育到中醫身邊人的影響最重要

深秋的北京,“樹樹深紅出淺黃”,陽光透過飛舞的落葉,在神采奕奕的晁恩祥周邊打上一層柔和溫暖的光。兩個半小時的訪談,83歲的老人家只喝了一口水,他明亮的眼神,清晰的記憶,富有邏輯的敘述,給人感覺世事滄桑,不管時空怎么轉變,他依舊是那位跨欄的翩翩少年。

“目視前方,雙手扶地,半蹲著,發令槍‘砰’的一聲,身體像一支離弦的箭,沖出起跑線。”指著一張老照片,晁恩祥回憶起1953年,16歲的他,在唐山市中學生運動會200米跨欄比賽中取得冠軍時的情景。

那時的晁恩祥十分熱愛體育運動,而且學習成績突出,是唐山市學聯排球隊隊長,也曾代表唐山市中學生參加過省里的田徑比賽。當時的志向是學習理工科,從未想過學習中醫,一次偶然的“感冒事件”,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一次打球后,大汗淋漓的晁恩祥騎車回家,沒想到受了風寒,當晚便發熱無力、頭身疼痛。次日到校醫室看病,醫務室的馮老師給他開了幾味中藥,叮囑他按時服藥。服藥后,晁恩祥的病很快就好了。后來他才知道,馮老師開的就是《傷寒論》中的桂枝湯。

馮老師本人是位語文老師,因他自幼熟讀經史,且愛好中醫,修得高超醫術,也做過中醫醫生,后被推薦到校醫室,“馮老師與我國的中醫大家岳美中有著相同的經歷,他們亦是同窗好友。”

“覺得中醫很好,能治病救人。”從那次看病以后,晁恩祥開始對中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經常到馮老師那里走動,了解有關中醫的知識。

1956年,高考前夕,馮老師告訴他一個消息:“北京中醫學院新成立,剛開始招生。”晁恩祥深思熟慮后,做出報考北京中醫學院的決定。同年8月,晁恩祥拿到了北京中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從此,醫學殿堂的大門向他開啟。

“那時的北京中醫學院剛成立,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師資也缺乏,但卻有幾位享有盛名的老先生在北京中醫學院任教,如秦伯未、劉渡舟、方鳴謙、任應秋、祝諶予、陳慎吾等,他們是那個時代德技雙馨的醫學大家,他們對學生們寄予厚望,愛生如子,毫無保留地將自己行醫治學的經驗傾囊而授。”晁恩祥在恩師們的諄諄教誨下,從讀《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及《傷寒雜病論》等中醫典籍著作開始,到學中醫臨床各科,他還同時涉獵了西醫的診斷、解剖、生理、病理、藥學、臨床各科,通過經常下鄉、下廠礦教學實習、參加救災醫療隊,大大提高了臨床水平。也因此,在談到“如何能成為一名出色的中醫”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讀經典做臨床非常重要,勤于思考,悟性好也是學好中醫的重要條件。”

晁恩祥拿起一本岳美中的《鋤云詩集》,一邊向記者展示那行云流水般的字跡,一邊說:“那個時代的中醫大家,幾乎每一位老師都精通中國傳統文化,幾乎每一位都是詩詞高手,甚或書畫大家,很多經典佳作都能倒背如流,醫案也寫得講究。”晁恩祥在校時,曾跟隨王慎軒老師實習,每次診斷后,王老都會十分認真地書寫醫案,一個病案就是一個病人理、法、方、藥的詳細記錄,晁恩祥也在抄寫這份“教案”的過程中,得到實踐和錘煉。

1962年,畢業后的晁恩祥,響應國家支邊政策,帶著新婚不久、也是大學同班同學的妻子,前往漫天風沙的呼和浩特,作為首屆中醫大學畢業生,他們開始了長達22年的支邊歲月。

為探病患雪地跋涉險迷路

“眼見天色漸黑,四周沉寂得可怕,腳踏在厚厚的積雪上,嘎吱、嘎吱的聲音聽起來更添幾分恐懼。”晁恩祥回憶起在內蒙古時的支邊工作,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鮮活。

在內蒙古期間,晁恩祥曾兩次在冬季到呼倫貝爾盟參加克山病的防治工作,有兩個春節不能與家人團聚。曾去過的莫力達瓦旗是達斡爾族和鄂倫春族的聚居地,地處中國北部邊界,人煙稀少,村與村之間距離很遠,交通十分不便,冬季氣溫常在-30℃以下。

1967年的大年三十,晁恩祥和同事接到患者求助,即刻出診,順利處置后,他們決定到附近的醫療點去看望病患,慰問同事。“記得是下午4點多出發的,漫漫荒原,皚皚白雪,怎么走都到不了目的地。”于是,就出現了本節開頭描述的那一幕。

晁恩祥心里有些著急,但仍鎮定地安慰著同事,四周黑洞洞的山坡,只有白雪反射的光亮。兩個人一路向前,不知走了多長時間,遠遠看見一個黑影,走過去時,才發現是一根電線桿兒,順著桿子上拉的電話線走到一個村莊,一問老鄉才知道是迷路了,只要翻過一道山梁就是防治克山病醫療隊的駐地。

待找到駐地時,已過午夜12點,“整整在大雪中走了8個多小時。”他們脫下棉襖,整個身子呼呼冒著熱氣,汗水早已將幾層棉衣濕透,褲腿里卻是一圈冰塊。當地百姓說:“你們是狼口脫險,撿了一條命。”原來,那條山路上狼很多,人煙稀少,所幸他們沒有遇到狼,“那時想想有些后怕,現在想想還真是幸運。”晁恩祥爽朗地笑著。

在草原荒漠的22年,他乘過馬車、騎過馬、徒過步,曾在雪地跋涉,為了出診方便,在練習騎馬時,不只一次被甩下馬背,一身沙土一臉泥。從城市到漫天黃沙,只因“國家需要,地方需要,患者需要”。

上個世紀70年代,在國家提出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號召下,晁恩祥投身全國性慢性支氣管炎流行病調研及防治工作,并和內蒙古中醫院的同事共同研制了幾種治療老慢支的臨床用藥,如固本止咳夏治片、止咳化痰片、平喘片等,他將自己的熱情毫無保留地留給了大草原,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中醫藥發展和交流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時疫流行中的“醫者本色”

一次性防護服、口罩、眼罩,這套防護設備,就是用來對抗SARS的措施,眼罩后是堅定而又略帶一絲憂郁的眼神。這是攝于2003年非典期間,晁恩祥與同事進入病房診察病人、參加會診時的照片。

“我是北京第一個接觸非典的醫生。”晁恩祥說。2003年年初,突如其來的非典在廣東被發現,晁恩祥作為北京中醫內科專家,第一個應邀趕往廣東省中醫院,對當時的8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逐個進行會診。

“當時疫情初發,重視程度不足,防護措施不到位,就一個口罩。”回想起赴廣州診區的情景,晁恩祥說,“當時想都沒想,就去探察病人。”后來,他提出了中醫藥治療的觀點,回到北京后,他又作為抗擊非典的主導人員,結合自己對非典早期患者的觀察,提出依據《溫疫論》而成透邪、疏利、解穢、清中、攻下等中醫治療方法,并參與了非典防治方案的制訂。

此后的幾年間,先后發生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而在這些疫情突發的前沿,都有晁恩祥奔波的身影,學生們勸他:“注意身體,不可過度勞累。”他的回答總是:“必須去,這是第一手資料,我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有更優良的方案,才能盡快治病救人。”事實也證明,在這些疫情防治工作中,中醫藥確實是有療效的,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早在1984年,晁恩祥應時任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印會河的邀請,到初建的中日友好醫院擔任中醫處處長、中醫大內科主任兼肺脾科主任之職,自此,結束了他的支邊歲月。回首來時的路,晁恩祥已治愈了數不清的患者,而中醫藥的神奇也讓他收獲了眾多“粉絲”,“醫生是治病的,讓醫術更精湛,讓醫學更精準,才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這也許就是晁恩祥不斷進取、實現跨越的心得吧。

編輯:趙彥

關鍵詞:國醫大師 中日友好醫院 晁恩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