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從悲鴻到黃河——楊先讓新書發布會舉行

2018年01月18日 19:4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近日,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從悲鴻到黃河——楊先讓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舉行。發布會上,楊先讓攜兩本新書《徐悲鴻》和《黃河十四走》出席,與嘉賓展開對談。

新書發布會現場

新書發布會現場

楊先讓,1930年生于山東牟平養馬島, 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也就是現在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為徐悲鴻的學生。在徐悲鴻生命最后的五年(1948—1953),楊先讓不僅得到了老師徐悲鴻的親切教導,而且對一代繪畫大師徐悲鴻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徐悲鴻1953年去世后,楊先讓與徐悲鴻一家始終保持著聯系。1999年,楊先讓在美國做了一次主題為“徐悲鴻的才情與際遇”的演講,此后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搜集整理材料,構思寫作框架,幾易其稿,終于寫就《徐悲鴻》一書。

1

2

在本書中,楊先讓以學生的視角講述了徐悲鴻的一生:徐悲鴻年少時隨父習文學藝,因家境貧困而不得不與父親游走他鄉,以替人寫春聯、刻章、畫山水和肖像為生。父親去世后,他獨闖上海灘,四處碰壁、幾近絕望時,得到貴人相助,結識了康有為、陳三立等人,甚至有機會東渡日本學習,眼界大開,畫藝精進。

1927年,徐悲鴻甫一歸國,即投入到藝術教育中,馬不停蹄地奔走于上海、北平、天津、廣西、重慶等地,一面挖掘培養藝術人才,一面專注收藏古今畫作,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甚至以舉辦義賣畫展的形式加入到抗戰的隊伍中,不畏強權,以藝術家的力量救國家于水火之中。在當時,美術界對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傳統與創新都存有不同的見解,倡導革新的徐悲鴻時常陷入“論戰”之中。而今,徐悲鴻的馬已成為經典,《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創作也成為絕唱,他開創的美術教育體系業已成為典范——時間證明了一切。

3

徐悲鴻曾將“獨持偏見,一意孤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作為徐悲鴻的學生,楊先讓也多少繼承了這種精神。楊先讓是科班出身的版畫家,很長一段時間里執教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黃河十四走——黃河民藝考察記》則是楊先讓率領民間藝術考察隊深入黃河流域,對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生態的圖文記錄。自1986年至1989年,楊先讓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組建者之一,率領考察隊十四次深入黃河流域,考察當地的民間藝術種類、藝術風格、民間藝人、節慶習俗等,足跡遍及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8省(區),故書名“黃河十四走”。在走訪中,考察隊積累了近千張圖片資料,并整理出二十多萬字的文本。書中不僅詳述了安塞腰鼓、畫像石、木版年畫、剪紙、農民畫、石刻、泥(面)塑等民間技藝,還分析了其藝術風格、反映的民俗風貌、折射的文化內涵等,并記錄下當時優秀的民間藝人(如劉蘭英剪紙、蘇蘭花剪紙、潘京樂皮影等),較為全面細致地展示了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面貌。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向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紀念館贈書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向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紀念館贈書

生動鮮活的民間藝術,向來被譽為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作者及考察隊成員對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的考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研究、保護、探索與開發隊伍中。本書作為一部系統整理、記錄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的著作,依然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提供著思路、方法和方向。


編輯:楊嵐

關鍵詞:徐悲鴻 新書 黃河十四走 楊先讓新書發布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