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打開中國“新”經濟“密碼”

2017年09月26日 10:04 | 作者:張辛欣、姜琳、王攀、郭宇靖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從飛馳穿梭的高速鐵路到人工智能的制造工廠;從揮舞指尖的移動支付到“掃碼就走”的共享出行……中國創新不斷涌動,為世界增添亮色。國際機構認為,中國“新”經濟加速世界轉型,賦予全球更多信心,紛紛上調對中國增長預期。

為何中國“新”經濟如此澎湃?中國創新緣何引領世界?凝結新認識、探尋新方法、形成新實踐,中國“新”經濟密碼正在被打開。

QQ截圖20170926100326

抓住“換道超車”新機遇

曾以世界工廠聞名的中國,正用科技勾勒著新的“時代名片”。

未來,書寫中國商業史的人或許會記下這么一筆:2017年7月,“無人超市”在杭州、上海等地相繼開啟,中國零售業第一次離開了“人”,卻變得更加“善解人意”。

掃碼進店,自動買單,物聯網讓每個商品、每張貨架、每個人“數字化”,實現精準“對話”,帶來新服務,激活新制造,創造新供給。

改變的不只是零售業。工業互聯網的注入賦予“中國制造”新的“招牌”;共享經濟的興起盤活社會閑置資源……創新猶如一個個火種,傳遞到各行各業,擦出美麗的火花。

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支付規模是美國的近50倍,分享經濟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一倍。被創新賦能的中國經濟重新找到了全球發展中的坐標,世界也重新定位了經濟版圖中的嶄新中國。

中國并非互聯網等技術的“誕生地”,和西方發達國家比,中國在前沿科技研發方面起步并不早,為何能“換道超車”?看清發展形勢,抓住變革機遇,是中國“新”經濟崛起的密碼。

觀國際——

全球經濟仍處在大調整、大變局之中,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新一輪產業技術變革應運而生,讓各國擁有了同臺競技的機會,全球經濟競爭力版圖正在重塑。

看國內——

我國所處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正是產業結構變化最激烈的時期,面臨著市場出清、產業升級“重要窗口期”。13億多中國人日益豐富的物質文化需求和龐大生產能力、消費能力,在遭遇“痛點”“難點”后,產生強烈的脫困動力,呼喚更多供給側的創新。

國際環境和國內需求“相遇”,讓中國經濟迎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厚實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創新提供了抵御風險的緩沖帶、搏擊前沿的動力源和驗證應用的“試驗田”。

“中國‘新’經濟的成功更像是實用主義者的勝利。也許沒有發明革命性的技術,但對環境的研判、快速反應能力和對其他領域的滲透融合、應用創新卻是卓越的。”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認為。

解好供給需求新方程

改變世界的是問題,而非答案。抓住供給和需求兩個主要“矛盾”,中國“新”經濟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論。

在巨大出行需求與趨于飽和的車輛供給之間,共享汽車找到了平衡點。共享汽車平臺途歌的創始人王利峰說,途歌將社會閑置的號牌整合利用,配上奔馳、寶馬等車型,不僅緩解用車難,也讓出行變得更時尚。目前,途歌在北京投放達2000臺,利用大數據接力用車、拼車,提高出行效率,減緩交通壓力。

沒有一味增加供給,卻解決了需求難題。這個在經濟學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因共享經濟變成現實。

經濟發展的核心是讓供給和需求有效銜接。新階段,需求出現了新升級。產業結構要跟上來,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要加快發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加快出清。抓住供給和需求,企業、行業、政府思路正在扭轉。

——創新活力正在釋放。

在廣東,今年上半年民間工業技改投資達到1366億元,同比增長36.7%;在江蘇,大部分民間投向制造業的資金用于技術改造……一系列“獨角獸”企業誕生,搶占發展先機和話語權。

——發展“路徑單一”加速破解。

共享單車帶火制造企業、工業互聯網激活個性定制……創新加速“跨界”融合,釋放產業整合和升華主業的“紅利”;從深圳的無人機到武漢的“光谷”,從沈陽的機器人到無錫的物聯網,區域經濟正擺脫傳統羈絆。

——企業“國際范”華麗綻放。

在海外設立科技基金和孵化器、成立國際創新總部……2017年,中國企業全球布局亮點頻現。以移動支付為例,螞蟻金服已可以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在海外有超過4000萬的用戶。

“從市場著眼,更主動抓創新搶機遇,更加突出均衡發展和長遠的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逐漸形成的‘方法論’。”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說。

共建“鼓勵創新”新環境

“新”經濟的蓬勃發展,與“鼓勵創新”的環境密不可分。

“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工作。

創新帶來思想轉變,創業者迎來追逐夢想的“黃金時代”。

亨通集團執行總裁錢建林直言,明顯感覺政府對新技術、新業態越來越重視,小型微型創新企業也能受邀參加重大會議,“這在過去不可想象”。

“新事物格外需要用新的態度去面對。”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說,作為創業者,她趕上了好時候。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印發,新經濟、分享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鼓勵創新政策密集推出,大量人才回流中國;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費,不斷推進的“放管服”改革與“互聯網+”、“雙創”等融合發力,催生了大量創新主體,拓展了發展空間。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不久前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成為唯一進入前“25強”的中等收入國家。

我們往前走,別人也在進步。放眼未來,中國“新”經濟壯大,還有許多事要做。

“要增加創新成功率。”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認為,既要保持理性,做到風險可控,也要打開思路,探索既有“安全閥”和“紅線”、又具包容精神的監管機制,加速創新在各領域融合推進。

當然,還要有更加開放的視野和眼光。“提高參與全球經濟、金融、貿易規則制定的實力,在更廣泛的市場實現共享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經濟 創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