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小男孩尷尬看魚爆紅網絡 其實文物魚更有看頭

2017年01月11日 16:12 | 作者:云姣 | 來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最近幾天一張小男孩“觀察魚”的照片在網上爆紅起來,與同伴面前的小金魚相比小男孩的背影顯得十分無辜,令人捧腹。這甚至引發了網友的p圖大戰,從松鼠魚到酸菜魚,都被“擺”到了小男孩面前。不過我覺得,在小男孩面前放上文物魚應該更有趣,畢竟還能進行一下傳統文化教育。我國很多文物上都有魚的身影,甚至物件本身就被做成魚形。


  1. 一個抹布向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師說帶一條小魚來觀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轉發(142205) | 收藏 | 評論(97975)


網友p圖惡搞作品網友p圖惡搞作品

完整的魚形

魚諧音“余”又寓意生殖旺盛,且我國素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所以魚這種生物自古就被中國人所喜愛。在浩瀚的古代文物中,總有那么幾個魚形物件,寓意美好外觀也討人喜歡。

玉魚(北京故宮博物院)玉魚(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人愛玉,歷朝歷代都有玉魚出現,商周時期尤其流行以小型玉魚做配飾。上圖中的玉魚制于元朝,高11.3cm,寬20.6cm,厚6.7cm。魚口銜蓮枝,身體上刻有平行交叉的斜紋,顏色以白色玉質為底,呈現大面積的墨斑和赭石色。這條元朝玉魚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據介紹元代玉魚尾部多鋪展如扇,此魚銜蓮造型沿襲了唐宋風格,主題較為常見,但如此敦厚肥碩則十分罕見。不過想到元朝的彪悍大概也不足為奇了。而且此玉魚選用墨色斑點玉也的確是元朝的選料風格。

玉魚形飾(山東博物館)玉魚形飾(山東博物館)

上圖玉魚形狀頗有卡通極簡風,呆萌而又可愛,它想必很適合給小朋友用來“觀察”。此玉魚制于商朝,是十分流行玉魚配飾的時代,現在它被保存在山東省博物館中。據博物館提供的信息顯示它整體長9厘米、魚口寬1.7厘米、尾部寬2.3厘米,而厚度僅有0.2厘米。外形精致又輕巧,實在令人嘆服。

圓明園石魚(圓明園遺址公園)圓明園石魚(圓明園遺址公園)

石魚體積非常大,長達126 cm,寬93 cm,高50 cm。被發現時它流落在北京西單橫二條市民家中,曾經是圓明園內的噴水構件。據了解嘴巴是它的噴水口,水從魚的身體下部流入。此石魚為兩只一對,外形圓潤富于動感,十分的憨態可掬。現在石魚已經被放置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內,記錄那段不能被忘記的歷史。

鰲魚脊飾(安徽博物院)鰲魚脊飾(安徽博物院)

這是一個古代安徽徽州古民居用來裝飾屋脊的裝飾物,雖然是飽滿帶鱗的魚形,甚至胸鰭、腹鰭和尾鰭都一應俱全,但其卻具有很多龍的特征。例如它的尾部末端呈鋸齒狀,酷似龍尾,同時頭部還有耳朵和犄角,鼻孔明顯張開。事實上此脊飾正是龍生九子之一,鰲魚。傳說鰲魚能吞火滅災,的確適合鎮宅。同時它還是古代高中狀元的代名詞,人們在它身上寄托了許多對于生活和后代的美好愿望。給小朋友看看這個,還可以辟邪沾喜氣呢。

借用的魚形

有些器具物件并不是完全照搬魚的外形,而是借用了魚的部分用于物件的美化。有些則是將魚作為主題中的一個部分,形成別樣的趣味。

遼耀州窯青釉飛魚形水盂(遼寧省博物館)遼耀州窯青釉飛魚形水盂(遼寧省博物館)

青釉飛魚形水盂1971年出土于遼寧北票遼墓,是一個陪葬品。其制作于北宋(遼)年間,為耀州窯燒制,高9.3厘米,長14厘米,寬7.4厘米,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比起之前的那些完全制作出魚形的物件來說,這個水盂則更多的采用了魚身上的裝飾特征,夸張表現魚身上的鱗片和魚鰭,用以提升水盂的審美趣味。同時青瓷釉色清潤自然,非常適合魚形主題。中國素有“如魚得水”的說法,借用魚的外形制作青瓷水盂,無論是美感還是寓意都屬于上乘之作。

西漢青銅雁魚燈(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國家博物館)西漢青銅雁魚燈(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南昌海昏侯劉賀墓在過去的時間里火爆了大江南北,其中出土了大量珍稀文物,從擺放有講究的馬蹄金到改變語文書的齊論語,海昏侯墓的每一個新發現都能引爆熱點。而機構精巧的青銅雁魚燈也出自這個傳奇的墓葬中。此燈造型為大雁口銜一尾魚,二者皆為空心,魚身下端連接燈罩。油燈在燈罩內點燃,煙塵則從空心魚體被引入,經過大雁的脖子流散到大雁的空心腹腔內,專家推測古人應該在大雁腹腔內放了清水,如此就可以用水來消解煙塵。將環保安全的燈具設計與大雁扭轉脖子口銜肥魚的造型巧妙結合起來,雁魚燈因此而聞名于世令人嘖嘖稱奇。

神人手抱魚陶器座(河南博物院)神人手抱魚陶器座(河南博物院)

神人手抱魚陶器座現藏于河南博物院內,為西漢灰陶彩繪文物,只是時至如今它身上的彩繪已經脫落殆盡。該神人手抱魚陶器座出土于河南滎陽北邙鄉牛口峪漢墓群,高達45厘米。陶器造型為模制和手捏制成,表現正面坐姿的神人雙手抱魚。由于此圖案在全國各地的漢墓中都有出土,因此專家推測“神人抱魚圖”應是漢代常見的圖像表現模式,只是根據地域和工匠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陶瓷上的魚紋

除了模仿魚的形狀,魚紋也很受古人青睞。把魚作為一種花紋裝飾在各種物件表面,格外好看。

變體魚紋缽(南京博物院)變體魚紋缽(南京博物院)

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4500年,處于我國的新石器時代。此時期的人類的描繪水平還非常有限,因此這個于1966年在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的紅色陶缽上所繪制的魚紋顯得極其簡潔,循環在口沿處一圈,被稱為“變體魚紋”。盡管是變體,這些魚紋依然非常好看,有極強的裝飾性,雖然不夠具象卻頗具魚的特征,甚至有些現代極簡的范兒。如果再精致細膩點,估計放在宜家里也不會顯得突兀。

魚紋彩陶盆(中國國家博物館)魚紋彩陶盆(中國國家博物館)

魚紋彩陶盆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于半坡遺址。這個17厘米高的彩陶盆屬于仰韶文化,盆口邊沿向外卷曲,通體紅色,不僅盆內繪有魚紋,外側盆壁也繪有互相追逐的魚紋。半坡遺址出土過很多漁業文物,因此可知捕魚在當時的生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彩陶盆屬于生活常用器具,當時的人們在陶盆上繪制魚恐怕也是出于對生活生產和族群繁衍的祈求。小朋友觀察這個魚紋盆,連魚都省了。

元青花魚藻紋盤(大英博物館)元青花魚藻紋盤(大英博物館)

元代青花瓷器大氣豪邁負有盛名,青花圖樣簡明而樸實,十分有魅力。而魚紋也是多種多樣的青花紋樣之一。大英博物館里藏有許多元代青花瓷,上圖就是一個。此青花魚藻紋盤的魚繪制在盤中央,魚鰭魚鱗細節一應俱全,栩栩如生。四周配以水草花紋,整個瓷盤宛如水底一瞥,如果不是盤沿有花紋圍繞,魚好像就要游出盤子了。元代青花大氣而不乏細節,如此精致的青花瓷著實令人嘆服。真要觀察起來恐怕比真魚還更有幾分看頭。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水波三魚紋碗(耀州窯博物館)北宋耀州窯青釉刻水波三魚紋碗(耀州窯博物館)

青釉水波三魚紋碗同樣出自北宋耀州窯,青瓷釉色清爽,內側刻印有水波紋和魚紋,整只碗的審美趣味都屬上乘。該青釉碗1972年在黃堡耀州窯遺址出土,高4.8厘米,口徑12厘米,現藏于耀州窯博物館。三條魚環繞碗心排列,呈三分法布局,簡潔而生動,配以水紋的碗底三條游魚躍然而存。比起前面仰韶文化的陶盆,用這個盆觀察魚不僅省了真魚,還兼具高雅的審美趣味教育。

器具上的魚紋

西夏雙魚紋柄剔指金刀(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西夏雙魚紋柄剔指金刀(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

雙魚紋炳剔指金刀1958年出土于內蒙古臨河高油房西夏城址。這是一把真正的金刀,純金制作,通長7.2厘米,寬1厘米。此刀刀柄處鏤空雕刻了雙魚紋,雙魚兩鰓相對,張口托荷,兩鰭相連,尾部束帶。剔指刀的用途正如其名——用來剔指甲。據說遼寧朝陽的遼墓甬道壁畫中就畫有契丹侍衛剔指圖。在人們認知中一向彪悍驍勇的西夏游牧民族,原來在生活細節上也如此的精雕玉琢擅長享受,實在令人吃驚。

紅木理石面雙魚紋繡墩(觀復博物館)紅木理石面雙魚紋繡墩(觀復博物館)

繡墩又稱坐墩,是漢族傳統家具中最富有個性的坐具,形狀為中間粗兩頭小的圓柱,很像古代的鼓,所以還叫鼓墩。圖中這個繡墩為清代制品,底面直徑42cm,高50cm。繡墩的頂端鑲嵌大理石,四側則雕刻了五組面向相對的魚紋,對稱又重復富于形式美感。魚紋上側為蝙蝠環繞,下側玉璧托住,寓意吉祥。小朋友觀察魚也可以坐著這個繡墩,整個人都沉浸到傳統文化的氛圍中。

銅魚鶴圖案印(北京故宮博物院)銅魚鶴圖案印(北京故宮博物院)

銅魚鶴圖案印是西漢文物,印面1.5×1.5cm,印厚0.6cm。體積不大,上面的圖案也非常簡潔——兩只鶴立于兩旁,口銜同一條位于圖案中央的大魚,似在相爭。魚體之大,堪比兩邊的鶴,也難怪要爭執起來了。據了解,漢代魚鶴圖案的印章存世頗多,有的是雙鶴背向而立,有的則如圖中印所示雙鶴相對爭魚,還有一鶴銜魚的。刻印方法則主要是鑄成凸起的圖案或者在印面上凹刻線條,此印為凹鑄。漢代有“民食稻魚,無兇年之憂”的說法,加上魚本身的各種吉祥寓意,都讓它成為古代藝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鶴食魚,正表達了古人對豐衣足食生活的期許。

古畫中的魚

南宋 周東卿《魚樂圖》(局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南宋 周東卿《魚樂圖》(局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南宋 周東卿《魚樂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南宋 周東卿《魚樂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南宋畫家周東卿極擅畫魚,是畫史上有名的畫魚名家。他的《魚樂圖》是一幅長達593.7厘米的長卷,描繪了大大小小的魚蝦在水草間嬉戲游動的場景。作為南宋畫家,周東卿的筆墨淡雅落筆傳神,整體采用沒骨畫法,單色暈染魚身和水草,以細筆勾勒魚鰭鱗片,結構形態富于韻律和動感,栩栩如生觀之入迷。此長卷寬30.8厘米,鋪陳開來仿佛一個迷你水族館,給小朋友看這個應是再合適不過的,只可惜它流落海外,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北宋 劉窠 《落花游魚圖》(局部)(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北宋 劉窠 《落花游魚圖》(局部)(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北宋 劉窠 《落花游魚圖》(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北宋 劉窠 《落花游魚圖》(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北宋畫家劉窠也是一個畫魚名家,他筆下的魚靈動有韻,頗具江湖沉浮之氣。此幅《落花游魚圖》長255.3厘米,寬26.4厘米,亦是一幅長卷,現流落海外藏于圣路易斯藝術博物館。雖然也采用了沒骨畫法,但其畫面與周東卿略有不同,這幅游魚圖繪制的并非水下世界,而是水面交接處的景致。畫側可以看到粉艷艷伸向水面的杏花,有花瓣掉落水中,引得魚群聚集。畫面大量采用渲染畫法,配以構圖的風雅心思,頗顯詩情畫意。

明末清初 朱耷(八大山人)白眼魚明末清初 朱耷(八大山人)白眼魚

明末清初的國畫宗師朱耷(八大山人)善畫花鳥,作品往往個性突出富有趣味。他的花鳥作品物帶人情,借物言志,因此“白眼魚以白眼向人”頗為著名,魚翻白眼讓人忍俊不禁,表達的是朱耷對現實的不滿憤懣之情。雖是表達不滿,卻非常有趣,以老頑童著稱的齊白石就受到了朱耷的影響,畫作情感表達強烈且幽默有趣。

編輯:陳佳

關鍵詞:小男孩 尷尬看魚 爆紅網絡 其實文物魚 更有看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