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發力供給側 緩解資金“脫實向虛”

2016年09月21日 16:42 |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8月新增信貸近萬億,考慮到8月地方債發行也增長近一倍,推動社會融資同比多增7116億元。當前資金面比較寬松,但是“房貸強、企業貸弱”的結構未發生變化。居民房貸繼續“占領”新增信貸。盡管新增貸款中房貸占比從7月的102%回落至8月的55.7%。但是,若剔除“沖貸款”的票據融資,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反彈的擾動,房貸在實體經濟貸款中占比超過70%,并且環比多增513億。在地方債務置換沖減、企業債利率下行,以及內生資金需求較差的背景下,企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雙雙負增長,中長期貸款則連續2個月負增長。而且,從貸款結構看,8月份中長期貸款占比55%,低于歷史平均水平,拋開居民中長期貸款,反映實體經濟需求的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仍舊疲軟。今年前8個月,新增信貸僅多增900億,而居民部門多增1.5萬億,而非金融企業部門則少增了7000億。

未來,房貸高增長的局面將會緩減。8月份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速由上月的39.8%下降至38.7%,已連續4個月下降。京滬深等一線城市平均存款增速從2015年的41%降至近期的1.3%,或顯示資金開始規避資產泡沫風險;樓市因城施策“落地”,重拾“限購”、“限貸”調控政策的城市會越來越多;此前寬松的樓市資金面也將適度收緊,比如開發貸投放和存續期等收緊,首付貸等“加杠桿”將被認定為非法等。

因此,在抑制資產泡沫風險的基調下,樓市“加杠桿”將被適度控制。8月份,在樓市銷售額增速下滑的情況下,之所以居民房貸環比多增513億,很大程度上在于熱點城市8月重啟“限購”、“限貸”調控政策,趕政策“末班車”的居民紛紛“加杠桿”買房。因此,預計四季度房貸增幅會趨于下降。不過,當前銀行風險偏好較低,房貸是安全邊際最高的資產。


貸款結構的另一個變化跡象,就是企業信貸需求緩慢回升,“脫實入虛”的局面也會逐步緩解。首先,債務置換對于信貸的替代效應減弱。今年前8個月,地方債置換規模已達3.67萬億元,而全年地方政府債置換額度為5萬億。這意味著,今年后四個月地方債務置換的剩余額度僅1.33萬億。這樣,基于低成本、長期性優勢而被地方政府青睞的債券,其對貸款的替代和沖擊也將減小。

其次,2015年以來,定期和活期存款利差大幅下降,經濟主體持有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下降,引起了存款活化和企業貸款需求下降。目前,定期和活期的利差已連續11個月穩定在1.15%的低位。基于資產泡沫風險、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劇資金外流的顧慮,利率已筑底,定期活期利差變化引起的存款活化已接近完成。同時,首套房貸平均利率連續2個月保持在4.44%的水平上,連續下降趨勢首次受阻,繼續下降空間難見。由此,利率下行驅動的資金“脫實向虛”形勢緩解。

同時,自2013年以來,近期央行再次啟動28天逆回購,意在增加資金成本,特別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杠桿成本,這也有助于緩解資金“脫實向虛”的形勢。另外,基于實體經濟需求疲軟,系統性風險甚囂塵上的考慮,基建投資將繼續被委以重任。近期,國家發力推進PPP,財政部和發改委將公布近萬億的第三次示范項目,雖然面臨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和執行障礙,但基于前面兩次執行規范的修正,短期內項目簽約率將有所提升,從而帶動銀行貸款規模增加。

8月金融數據還有一個重要變化,就在于M1與M2“剪刀差”開始收窄。8月M1的增速為25.3%,環比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而M2增速則提升1.2個百分點至11.4%,兩者持續多月的增速“剪刀差”背離,或已顯現本輪收窄的起點。事實上,這是存款活化減弱的幾個因素,如債務置換規模收窄、樓市不再火熱、定期和活期利差見頂等預期所致。隨著熱點城市樓市降溫和寬松貨幣政策見頂的確定性趨勢,以及基建投資再次“挑大梁”,M1和M2“剪刀差”或繼續回落。

不過,M1盡管回落,但仍舊比M2高出15個百分點。而且,25.3%的M1增速仍舊是2010年6月份以來的新高,意味著前面數月持續推高M1增速的影響因素仍在發揮作用,比如整體利率水平仍舊在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基于資產保值考慮,居民存款仍舊向樓市轉移并轉化為房地產企業的活期存款;再比如,經濟較為低迷,企業持幣觀望情緒濃重,實體投資動機的貨幣需求不足。

綜合來看,資金結構不健康的態勢緩和,但“脫虛入實”任務依然艱巨。新增信貸數據看起來在優化,但事實上是監管強化、基建間接帶動等方面的結果,資金向實體經濟運用轉化的效率仍處下降趨勢。近期,各地紛紛出臺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舉措,但要警惕庇護國有企業的“重國輕民”思維慣性、警惕在原有結構上“增杠桿”。筆者認為,未來資金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多地應從供給側加大力度來培育新興產業,挖掘新的資金需求洼地。因此,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不需要進一步寬松,在保持穩健的前提下,加強資金監管和成本倒逼,加速“去產能”進程,讓資金流向的結構優化自然展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供給側 脫實向虛 地方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