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聞 要聞

重訪大涼山:脫貧的種子已經發芽

2016年02月06日 17:59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成都2月6日電(記者陳地、吳文詡)快過年了,貧困地區的人們春節準備得怎么樣了?春節前夕,記者再次來到四川大涼山腹地,重訪曾經到過的兩個貧困村。

雖然時隔不到一年,但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早已變了模樣。曾經要步行數小時才能抵達,如今驅車只需十幾分鐘;曾經一日三餐只能“酸菜+土豆”,現在家里掛滿了“四指寬”的肉;曾經不愛講衛生的孩子,現在喜歡上了抹“香香”(潤膚品)……

公路穿山越嶺修到家門口

去年春天,記者曾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新城鎮拖都村、美姑縣拉馬阿覺鄉馬依村進行采訪。這兩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占總人數1/3,貧困人數之多、貧困程度之深讓人觸目驚心。

拖都村屬半山區,上次記者從不通路的地方步行進村,用了一個半小時。這次還正在系緊鞋帶準備開始爬山時,汽車竟已經直接開到了村口。村長吉布里布對我們說,3公里的通村公路從去年8月開始動工,11月便修進了村?!半m然還沒硬化,但村民高興得很呀!”

馬依村的交通條件更加艱巨,原來只有一條山高坡陡的黃泥爛路,雨季和冬天根本無法通車。記者看到,當地正在新修建一條坡度更緩、質量更高的柏油路,目前已完成四公里。“現在天氣太冷了,等到三月,只要氣候可以,我們就開始大干!”美姑縣扶貧移民局副局長吉日木良說。

走進拖都村,村長便把我們帶往村里的地質災害監測點和緊急避難所。記者看到,8間緊急安置所立于村里相對平緩的空地上,村里“第一書記”李鵬介紹,8間避難所可以容納340人?!笆烨皠傂藓玫?。過了年,我們就將組織村民演習一次緊急疏散?!崩铢i說。

到達馬依村的時候,大雪紛飛,全村白雪皚皚,一群群黑毛的小山羊格外矚目。大雪中,全村養羊最多的婦女爾日曲杰,正把她的16只美姑山羊趕出來喂水進食。拉馬阿覺鄉黨委書記徐高峰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縣里給馬依村127戶農民按每戶7只的標準贈予了“美姑山羊”,發展高山畜牧業。如果養殖順利,一戶一年可增加數萬元的收入。

彝族群眾心聲:寧可“苦干”不再“苦熬”

再次行走在大涼山的土地上,記者真切感受到當地絕大多數彝族同胞脫貧意愿空前強烈,主動性、積極性明顯提高。

走進拖都村村民約其土一家的時候,一家四口正燒著旺旺的爐火,目不轉睛地看著一臺21寸的電視機。原來,涼山州電視臺正在對當地“兩會”進行實況轉播。約其土一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盡管漢語自己還不能完全聽懂,但還是想知道會議有哪些新政策。

在離約其土一家不遠處的老人羅思阿曲家,常年和她居住的3個孫女已經起床,12歲的大孫女吉布牛牛正寫著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去年11月,一位好心的東北婆婆給吉布牛牛寄來一箱衣物,還給她寫了一封信。吉布牛牛說,她好想說一句“謝謝”。旁邊,吉布牛牛的兩個妹妹正互相洗臉、梳頭、扎辮子,最后甚至還抹上了“香香”(潤膚品)。

李鵬說,現在,受過教育的孩子和他們父輩相比,明顯更加注重衛生、講文明了。

在拖都村口,小伙子阿里木多和阿爾吉布的小攤前圍滿了人,格外熱鬧。兩個小伙子去年從外地學習了爆米花技術,購來簡易裝備,每到節假日,就到各個村給村民爆爆米花賺錢。他倆說,他們一次可以爆4斤玉米,每次收費10元,每天可以爆五六十筒,一年可以掙到五六萬元。

一年前,記者曾采訪馬依村村民古次作古家,見到他們全家人圍著一筐發芽的土豆吃午餐。再次走進古次作古家時,看見一家人穿戴整齊,面露笑容,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除了7只美姑山羊,家里還有了牛、馬和豬,種了玉米、土豆和苦蕎,比以前多種了好幾畝地。男主人爾日書進指著房梁上掛滿的肉高興地說:“看,肥肉都有四指寬呢!”

“最高興的事兒是孩子都能上學了”

涼山州扶貧移民局局長黃玉超介紹說,2015年底,涼山州貧困人口已從50余萬降至40萬,脫貧10.6萬人。更重要的是,全州建立了“一村一幼(兒園)”,并基本全面開課。

在拖都村,記者看到,村子一頭的活動室剛剛重新裝修完畢,作為拖都村“一村一幼(幼兒園)”的教室,33個3至6歲的孩子已經在這里上課了。

最讓馬依村村民爾日書進感到高興的是,全家5個孩子,原來只有2個孩子讀書,如今5個孩子都上學了。兩個在村里讀幼兒園,兩個在鄉上讀小學,大兒子已經讀初中了。在記者離去時,大兒子爾日爾者吃力地用剛學會的普通話說著:“我要好好讀書,可以讀書好高興?!?/p>

鄉長李依輪向我們介紹,馬依村的孩子如今已經全部上了學。“現在老百姓思想轉變很大,都知道孩子上學最重要。”

在全面實施扶貧攻堅的戰略背景下,昔日貧困的大涼山正在煥發勃勃生機,脫貧致富的種子已在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逐漸繁茂。(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重訪大涼山 脫貧的種子 已經發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