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從“上游”出發杜絕環境人禍

2015年12月22日 13:39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們很難預計天災的到來,但人禍卻并非不可避免。然而現實中由于破壞環境造成的人禍頻頻發生,反映出當前部分地區發展理念的落后和環境意識的淡漠。“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對待環境災難不能只依靠事后追責,更應該從“上游”出發,重視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

幾天前,媒體曝出湖南邵東縣一鄉村出現多個“天坑”,池塘里的魚和水突然不見了蹤影。“天坑”的附近,是一家連續開采了多年的石膏廠。當地官方通報表示,自從該石膏廠今年8月關閉后,礦區周邊陸續出現了魚塘、田土塌陷、房屋開裂等地質異象現象。“天坑”的出現是一場因人禍導致的環境災難,好在當地村民運氣好,沒有釀成更大的傷亡事故。

但是,我們總不能每次都用運氣來抵御類似人禍。僥幸,對受災的群眾來說,是不幸中的萬幸;而對于災難責任方來說,則是發展觀念的歪曲。總體來看,類似人禍的發生大多由災難責任方心存僥幸造成。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必然會帶來環境隱患,責任方卻對此視而不見,向大自然瘋狂索取、肆意破壞。

又是什么給了責任方心懷僥幸的動力?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困難。類似人禍的背后我們總能嗅到利益的味道。責任方對經濟利益趨之若鶩,放任利益背后帶給當地環境的潛在危機慢慢滋生,直到可能變成必然,隱患釀成災難。

環境災難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威脅著當地人民的生命安全。深圳滑坡事故中有直接責任方的違法操作,也有政府監管方的失職。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等待直接責任方的終將是法律的牢籠,等待監管者的也將是嚴肅追責。但是懲罰過后,我們更應該深思,如何避免人為挑戰環境極限的情況再次發生,如何把人禍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懲罰不是目的,引起警覺和反省更加重要。羊丟了不可怕,把羊圈修補好為時未晚;羊丟了,卻一而再、再而三地丟那才可怕,那叫不長記性。當下部分地區就是不長記性,不會從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及時檢查補漏,非要等著自己也出事。

環境無小事,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自古講求“天人合一”,古人的智慧揭示出人類與自然的密不可分。無論生產生活,人類仰仗大自然的饋贈也與大自然產生互動。一旦人為破壞沖破大自然的底線,人們將自食惡果。社會的發展伴隨著資源環境的過度開發,如今已經到了環境災害的高發期,需要重塑發展理念,在發展方式上做出調整,在管理方式上做出改變。

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表明了當下及未來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眼下,我們又一次站在血的教訓前,環境災難的警鐘已響。如果我們還不亡羊補牢,不但對不起受災的民眾,更對不起我們的未來和子孫后代。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環境災難 保護環境 環境人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