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聞 要聞

新常態下的“第一動力”在哪里?

2015年05月27日 22:52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上海5月27日電題:新常態下的“第一動力”在哪里?

  新華社記者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期一篇文章說,“隨著中國心甘情愿地采取全面的深度改革措施,來構建一個增長稍緩但質優的繁榮社會,為了中國的未來和潛力,急需進行模式轉換”。

  世界經濟在換擋變速,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在更換“發動機”。傳統的要素驅動漸至終點,新的動力源亟待重構。

  十八大以來,一盤創新驅動發展的棋局正在加快落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謀:從“第一生產力”到“第一動力”

  放眼國內,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傳統發展動力減弱。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每1元的投資,新增加的GDP已降至0.13元,投資的邊際效應不斷遞減。

  環顧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新一輪賽跑。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啟動“先進制造伙伴計劃”……速度優勢縮小,中國經濟在后勁和質量上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當前中國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就是在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的情況下,通過科技創新,在被發達國家把持的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上海市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周振華說。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習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科技創新的春天正在到來,而這種春天的感覺似曾相識。

  1978年3月18日,中國經歷十年浩劫之后,首次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講話中旗幟鮮明地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對于飽受打擊迫害的知識分子和科學事業而言,人們說,科學的春天來了。

  此后,中共中央作出《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瞄準世界高新技術前沿的“863計劃”批準、小平同志進一步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確立“科教興國”國家戰略……30多年來,中國的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步,有力支撐著經濟社會發展。

  時至今日,中國經濟又面臨新課題。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依靠要素驅動和資源消耗支撐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歷史機遇稍縱即逝,不容錯失。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立說,要以突破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不適應為主要目標,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作出實質性貢獻。

  破:從管制、稅制、體制到法制,全方位破除創新障礙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許多障礙需要清除。

  ——“管制”關。政府管得過多、過死,制約了創新創業的發展需要。傳統的政府管理,都是按產業目錄來實施的。在“互聯網+”時代,跨界融合非常普遍,產業邊界日益模糊,按目錄管理已不能適應創新規律。

  天使投資人查立說,按照目前的工商管理規定,企業股權變更時,需要全體股東同時到場筆錄和錄像。初創企業的股權變更非常頻繁,互聯網企業的股東更是包括多名海外投資人,很難按要求同時到場辦理手續。

  ——“稅制”關。企業本應是創新的主體,但這個主體存在創新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的短板。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表示,在我國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方面,國內企業對研發創新的投入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比如工業機器人的專利申請,日本是21974項,中國是5917項。生物醫藥的專利申請,美國是52115項,中國是7017項。

  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稅制是其中重要原因。目前,國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50%)的比例不高,研發投入的界定范圍也比較窄。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高達400%,法國則將日常管理費、行政費用也納入合格研發費用。

  ——“體制”關。由于體制機制的障礙,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不通、不暢問題突出,科研經費變成論文、報告容易,而研究成果變成可以生“錢”的產品很難。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部屬院校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沒有下放,華東某高校一項生化技術研究成果,按有關規定,經第三方評估為1000萬元,但擬合作的企業只愿意接受600萬元。若降價成交,須報有關部門批準,而重新報批需要時間,導致該項成果轉化擱淺。

  ——“法制”關。一方面,我國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還在修訂中,而美國的《拜杜法案》早在上世紀80年代出臺,其中規定對政府資助的研發項目,允許高校、研究機構擁有專利申請權和使用權。

  另一方面,對知識產權的執法保護不足。“雖然這些年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逐年加強,但仍存在訴訟舉證難、權利人維權較難的問題。”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素心說。

  立:從人才、資金到環境,樹立創新型城市大格局

  不破不立。在全方位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的同時,國內不少地方嘗試從人才、資金和環境等方面入手,樹立創新型城市大格局。

  26日晚間,上海市發布22條意見,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重要的創新城市行列”。在此之前,北京提出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深圳提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一股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浪潮正在興起。

  在各地出臺的政策中,集聚和激勵人才是擺在第一位的。“過去談到經濟發展,地方政府的第一反應是招商引資,很少人想到‘招才創業’。現在,大家的觀念開始轉變:只要人才有了,項目、資本都會洶涌而來。”眾人網絡科技總裁談劍峰說。

  戶籍是集聚人才的第一道關。“北上廣深”,是公認落戶門檻最高的城市。為此,北京對中關村重點企業如百度、網易等,實行戶口定額指標,有利于企業自主吸引急需的創新人才。上海提出,對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予以直接入戶引進,弱化傳統人才評審中的學歷、職稱等指標,強化市場評價的導向。

  在激勵人才方面,各地更是實招迭出。武漢推出“漢十條”,規定科技成果轉化所得凈收益,70%以上歸科研團隊。北京提出,實行科技成果入股、股票期權、分紅激勵等辦法,增強對關鍵崗位、核心骨干的激勵。

  過去,我國的財政科技投入,分散在科技、經信、國資等多個部門,存在企業多頭申報、重復立項的情況。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的管理改革方案,力圖打破“九龍治水”、條塊分割的格局,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更加高效地配置科技資源。

  “讓資本為智力打工。”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說,目前北京地區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超600家。2014年涉及投資金額413億元,同比增長296%。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根本目標是想塑造一種“尊重創業、崇尚創新”的環境氛圍,帶動整個國家經濟轉型。

  今年初,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數千萬元投資創新孵化器——3W咖啡,引來社會關注。有人形容,在北京的每一家孵化器背后,都有一群知名創業投資人或一家投資基金。

  而全國政協委員常兆華建議,在部分國有孵化器開展混合所有制試點,支持民間資金和海外資本投資創新孵化器。鼓勵對存量商務樓宇、老工業園區進行改造,向社會力量開放,合力打造更多的創新創業載體。(記者徐壽松、何欣榮、葉鋒、王琳琳、王瑩)(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新常態 第一動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