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人民幣國際化且行且謹慎

2014年10月24日 10:34 | 作者:蘇亮瑜 |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最近人民幣國際化似乎呈“馬蹄疾”狀。有消息稱,歐洲央行就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資產展開討論,而稍早前英國財政部發行了人民幣國債,從而成為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外國政府。同時,據全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數據顯示,至2013年12月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為全球貿易中僅次于美元的貨幣。

  相比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系統的擴展,盡管IMF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美元依然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大的貨幣,占全球外匯儲備貨幣的60%以上,其次是歐元占比24%,日元和英鎊占比分別為4%和3.9%,人民幣在儲備貨幣功能上地位不高,但馬來西亞、英國甚至歐盟等部分國家愿意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無疑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跨越。畢竟,如同近年來央行等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態勢,在中國政府信用或隱或顯的背書下,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領域的攻城略地值得期許。

  不過,就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中國需清晰地正視其收益與責任問題,以及存在的一些亟需克服和突破的制度性、機制性問題。

  首先,從理念上要清晰地認識到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而言既是權利又是責任,不應單向思維地僅從獲取鑄幣權收益視角解讀,還應看到人民幣在國際化過程中承載的責任。以美元為例,其能夠長期充當世界貨幣角色,不僅與布雷頓森林體系存續期內美元與黃金掛鉤、黃金對美元的增信支持有關,而且更多的是出于各國對美國金融市場廣度深度、開放高效以及以契約精神為核心、公平公正的市場制度安排的認同。這些因素脫胎于美國強大的經濟金融綜合實力,但遠遠超越了單純經濟規模上的意義。此外,不容忽視的是美元充當世界貨幣,導致美聯儲在貨幣政策等方面面臨的外部性,最為典型的就是特里芬悖論——貨幣政策方面在平衡國內外因素中所面臨的兩難問題。

  其次,任何國別貨幣的國際化,本質上都是一個市場確信的過程,單純基于國別政府信用的或隱或顯背書,都很難支撐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相反會給國際市場帶來很大的政策套利空間,這將使該國央行等成為國際市場投資者的主要交易對手方,其承擔的職責也將超越制度和秩序護衛者和公共服務維系者的概念。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關鍵還是美元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較高的流動性、相對穩定的風險識別、管控和對沖的市場、能力和機制,并得到市場參與者的認同。具體到中國,盡管近年來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推動下,人民幣在貿易結算方面取得了從無到有的快速突破,目前部分國家也表達了把人民幣納入儲備體系的意愿,但這些成果實現的前提是中國政府的信用背書。目前市場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及在資本項目下關鍵領域實施的管制,在某種程度上通過阻礙市場機制對匯率水平的調整,維系著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升值預期。這種制度性和機制性的政府信用背書,確實給國際市場投資者帶來可預期的政策性套利空間,但這種人民幣國際化的助推力,并非穩態格局和不可逆的過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通過外溢這種政策套利空間增強市場各方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動機,愈發面臨難以承載的成本問題,這與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面臨巨大的持有成本和風險問題,在邏輯上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

  其三,隨著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領域的深化,客觀上需要人民幣定價機制的市場化。人民幣在資本項目關鍵領域的可兌換,以及國內發達、開放的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等,提高人民幣資產的定價能力、風險識別、管控和對沖能力的基礎。畢竟,若國內資本和外匯市場有待繼續完善,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程度不高,資產風險定價機制由于剛性兌付而缺乏內生性調整動力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將面臨新的兩難抉擇:若在國內市場的風險可承載能力不強的前提下加快推進,無異于自拆資本項目防火墻,為國際投資者敞開政策和跨市場的套利空間,加大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敞口,并降低國內市場抵御國際市場的風險傳染能力;要么在現有制度體系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國內國外投資者管理和對沖人民幣資產的能力不足,導致人民幣國際化很難走出官方主導市場的格局,降低人民幣被國際私人市場的接受程度,拖慢國際化進程。

  此外,至少從目前而言,人民幣不論是充當國際支付貨幣之一,還是儲備貨幣之一,都很難擺脫美元影子定價之地位,即至少目前國際市場尚難以對人民幣進行獨立定價。這也就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事實上回到了對美元的盯住機制上來的緣由之一,因為若人民幣不盯住美元,那么國際市場很難對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進行有效定價,國際市場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就需要一個暢通的人民幣回流渠道以鎖定風險,而不愿留存人民幣風險敞口。

  總之,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是好是壞,需要理性思辨,不能一味展現其有利的一面,而忽視了需要相應承擔的責任;也不能過度放大責任和風險,置人民幣國際化之戰略意義于不顧。對于外向型經濟部門,不能因為人民幣國際化,尤其是儲備貨幣化,降低了外部融資成本和匯兌風險而盲目舉借人民幣債券,殊不知,在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領域都出現程度不一的產能過剩,國內投資邊際收益率遞減等情況下,國內出現的信用緊縮、債務緊縮等將是大概率事件,過度外部舉債很可能將加劇其敞口風險;同時,人民幣幣值在國際市場的不穩定,如目前即期與遠期匯率出現了較大的背離下,在境外進行人民幣融資,將加劇其人民幣資產的波動,加劇其市場風險。當然,在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可兌換,及人民幣匯率、利率非完全市場定價下,有跨境資金融通資格的金融機構,將會享受一定時間的政策紅利。

 

 

編輯:羅韋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化 貨幣 風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