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聞 要聞

正解央視員工薪酬:與“等級”掛鉤 企聘最低1400元

2014年08月18日 09:1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導讀:央視,作為中國的最大主流媒體,是不少媒體從業者向往的地方。而央視員工,尤其是央視名嘴,更像是神壇上的一顆顆明星,他們的工資、生活一直都是外界八卦的對象。最近一段時間的降薪傳聞,更是讓公眾關心央視員工是否高薪、享受公務員一般的待遇。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進行多番調查,正解央視員工謎一樣的薪酬。

  央視員工分“四等”

  一線工作人員未必是真正央視人

  知情人士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央視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事實上,大量的一線工作人員承擔主要工作,但待遇并不高,而且算不上是真正的央視人。

  央視官網上的公開信息顯示,央視是國家副部級事業單位,內設24個機構和6個臺屬單位,現已擁有42個電視頻道,開辦欄目452個。這樣龐大的機構,擁有的員工數量也應該有幾萬名。然而,央視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央視人。

  “央視員工的最高等級就是有事業編制的正式職工,這類員工非常少,幾乎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直保持在2500人至3000人左右。”一位央視內部工作人員向北青報記者透露。這些人是央視最早的員工,當年由剛畢業的大學生、部隊轉業人士、外單位轉入的人士以及早年進入央視的工人組成。據稱,他們的基本工資就有一萬元以上。

  第二等級的員工就是“臺聘”,與正式員工工資待遇相差不多,但是沒有事業編制,這類員工也比較少。第三等級的就是“企聘”員工,與一個叫做中視匯才的第三方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以勞務派遣的方式在央視工作。這部分員工目前在央視占很大一部分比重。

  再下一層的員工就是與其他公司簽合同,甚至是沒有勞動合同的臨時工。這部分人數也比較多。嚴格來說,企聘就已經不算真正意義的央視人,更不用說那些沒有合同的臨時工。

  有媒體報道,央視的編制等級反映在出入門所佩戴的“門卡”上。門卡號前面的A、B、C、D基本上可以跟個人的編制等級畫等號,A是正式員工,B類基本是臺聘,C類是企聘,D以外協人員(包括臨時工)為主。

  薪酬與“等級”掛鉤

  有編制和臺聘員工薪酬是謎

  公開信息顯示,1992年,央視僅有三個頻道,節目播出量為每日幾十個小時,中編辦確定央視的編制為2098個。1998年,央視的頻道達到8個,節目播出量增加到100多個小時,編制被調整到2503個。2004年,央視發展到15個頻道,節目播出量劇增到幾百小時,但編制卻一直沒有變化。也正是如此,為了應付日益龐大的工作量,央視各部門不得不大量使用臨時人員。來自央視內部的一組數字顯示,到2003年5月,央視人員總數為9426人,正式在編人員為2500人,臨時人員6926人,臨時人員是正式職工的2.8倍。

  員工的等級之分也表現在工資上。從表面上看,員工多勞多得,按工作量來考核。但實際上一個央視員工能掙多少錢,首先取決于他是什么等級。同樣的工作量,如果等級不同,差距很大。有編制的和臺聘員工,他們的月薪到底有多少對于外界來說一直是個秘密。但企聘和欄目聘的員工待遇還是有跡可循。

  專題節目企聘月收入最低1400元

  新聞頻道企聘攝像月收入過萬

  央視的企聘,在2003年前后應運而生。中視匯才官網公開信息顯示,中視匯才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家專門從事人員派遣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立足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廣闊的平臺,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當時的部分媒體報道顯示,央視對編外的4500名人員實行了公司化管理,這些人員擁有企業聘用人員身份。此后,企聘的隊伍也不斷壯大,逐漸成為央視員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麗,是某專題節目記者,企聘。她的工資由三部分組成:基本工資、績效、增收節支獎。在企聘的前提下,記者、攝像、編導的基本工資差不多都是3000到4000元,這是最基本的。如果是主編或者是制片人基本工資要高一些,大概六七千元。績效按每個月的工作量來計算,一般情況下會高于基本工資,而增收節支獎是跟績效掛鉤,但這個獎金并不固定。

  以專題節目為例,一期節目的制作周期大概需要一個月,也就是說一個記者、攝像、編導一個月一般只能完成一期節目,也就是一個工作量。這個工作量的績效大概在4000元至7000元不等,增收節支獎和績效也差不多,那么他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一萬多。當然,如果有人能完成兩個到三個工作量,那他的績效和增收節支獎分別可以達到一萬左右,一個月的總收入就可以達到兩三萬元。

  “兩三萬看起來好像很多,但這是最高的時候,我們工資的浮動特別大。”李麗說,如果一個專題欄目,每天播一次,而這個欄目剛好有30名記者,那么每個記者每個月正好播出一個片子,就正好都能完成工作量。但一旦趕上輪播,比如這個月沒有播你的片子,被輪到下個月。那么這個月這名記者等于沒有工作量,也就沒有績效和增收節支獎,那就只能拿基本工資。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欄目的記者比較多,那會有一些記者在這個月沒有片子可發,同樣績效為零,增收節支獎為零。李麗說,沒有工作量的那個月真的很慘。3000多的基本工資扣了保險、公積金等,最后只剩下1400塊錢。“在央視工作,只拿1400塊錢,估計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這種情況確實挺多的,真的有沒有工作量的時候。”李麗感嘆。

  “有人可能會問,記者多出幾期片子唄,一個月多發幾個?”李麗說,由于節目時長等原因,專題欄目記者最多一個月也就完成兩到三個片子。其實他們并不希望集中發片——因為稅。“多發片好像績效和增收節支獎也高了很多,但是這樣稅就特別多,覺得很吃虧。有時沒績效,收入太少,但績效多了稅又扣得特別多,這樣挺不合理的。我們只能期待正好一個月能發一個。”

  但李麗認為,新聞頻道的記者和攝像,他們的收入就比較穩定。因為短新聞采訪和制作相對簡單,一個記者一個月可以發好多條,基本不會有完不成工作量的時候。因此新聞頻道的企聘記者、攝像、編導的月收入完全可以達到一萬元以上。

  企聘主播基本工資三四千

  普通主播收入可能不如地方臺

  不過李麗介紹,增收節支獎讓員工的收入有了提升,但這個獎并不穩定。“2012年才開始有,實行的過程中也是時有時無。”李麗也不太清楚為什么2012年以前企聘員工只有基本工資和績效。

  2010年11月,央視著名主持人趙普在微博上自曝其收入,基本工資不到3000元,加上績效不到6000元,網上掀起一片爭議之聲。而據曾經在新聞頻道工作過的張玲稱,如果主播是企聘,工資可能就這么多,而且央視的普通主播收入可能還不如地方臺。

  張玲介紹,新聞頻道的主播如果不像白巖松、敬一丹等名嘴那么有名、那么老的資歷,那他有可能也是企聘,工資跟其他員工一樣由基本工資加績效組成。新聞頻道的主播一般是輪班制,當班主播的任務是播報新聞和配音。主播的績效就是按天來算,值班一天多少錢。趙普曾透露《朝聞天下》一個班是200元,上滿半個月是3000元錢,加上基本工資不到6000元錢。“如果趙普是企聘員工,那么他在當時真的可能就是拿這么多錢。”

  不過主播還有一項收入就是置裝費,一年一兩萬塊錢。張玲說,服裝和化妝對主播來說重要性無需贅言,一年一兩萬還遠遠不夠。另外,央視一直嚴管主播參加商業活動,因此主播也沒有額外收入。這也是最近很多央視主播跳槽的原因,一些主持人跳槽后身價翻了幾倍,頻繁參加商業活動確實增收不少。

  頻道不同收入差距大

  財經頻道年終獎高5萬到10萬元

  廣告收入到底對員工收入有什么影響?張玲表示,一線的工作人員對廣告不是特別敏感。因為有專門的廣告部門負責廣告的事情,因此普通員工也不會在意自己的欄目廣告多還是少。張玲說,普通員工并不是廣告收入的直接受益者,臺里統一收著,至于怎么分就不知道了。不過財經頻道廣告收入高,員工的收入也確實高。

  趙普曾經透露,從中文國際頻道轉入新聞頻道的柴璐,從財經頻道轉過來的歐陽夏丹都不相信趙普透露的工資數,因為各個頻道收入相差較大。趙普稱,同為早間節目,新聞頻道的《朝聞天下》一個班是200元,但財經頻道的《第一時間》一個班是800元。與其他頻道相比,財經頻道各個崗位的員工收入都要高一些。張玲認為,如果同樣為企聘,財經頻道員工的基本工資跟大家都差不多,高就應該高在績效和增收節支獎上。另外,年終獎跟績效掛鉤,從年終獎上來看,普通頻道員工是3萬到5萬,但財經頻道員工的年終獎是8萬到15萬。

  部分臨時工沒有基本工資

  不靠基本工資靠工作量拿績效

  企聘雖然算不上是正式員工,但仍然讓很多臨時工羨慕不已。這些活躍在一線的央視工作人員承擔著最基本的工作,是央視最低等級的員工,也是央視最主力的人,但他們都不靠基本工資活,主要靠工作量,拿績效。

  臨時工往往以項目為單位,和中視廣經、中視科華等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還有一些人是沒有合同的臨時工。這就是所謂的“項目制”、“欄目聘”。紀錄片頻道工作的劉凱(化名)介紹,欄目里人手不夠,就得自己招聘。這些員工保險都很難解決。有些欄目為了留住人才,才給人家找公司上保險。有的欄目給這些人1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資,有的根本就沒有基本工資。

  這些一線工作人員承擔著最基本的工作,是最主力的人,但他們都不靠基本工資活,主要靠工作量,拿績效。導演拿片酬,攝像按天拿勞務。這些人都沒有增收節支獎。這類員工如果工作特別努力,也是可以拿到一萬元左右的,相對于工資和待遇,不少一線員工看重的更是央視的平臺。劉凱說,欄目里的這些人很羨慕企聘員工,但轉為企聘非常難,有些人熬了七八年也沒有這樣的機會,轉為臺聘更是難上加難。

  談到最近一段時間的降薪傳聞,劉凱表示,其實這跟項目聘和欄目聘的員工沒什么關系,從來沒有領過這部分錢,就別提降了。劉凱說,“從本質上來說,無論是企聘,還是臨時工都是在為央視服務,沒有他們,央視也運轉不下去,可是他們就不算央視的人,也享受不到這個高大上平臺的應有待遇,這樣尷尬的身份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也有央視員工在網上這樣評價,央視這樣復雜的用人方式跟它的特殊地位有關。不管央視的員工來自哪些構成,但至少有一點合理之處,就是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文/本報記者 匡小穎 制圖/王慧

  最高等級

  正式職工,一直保持在2500人至3000人左右,有事業編制。據稱,月基本工資就在1萬元以上。“門卡”卡號前面的為A

  第二等級

  “臺聘”,與正式員工工資待遇相差不多,沒有事業編制,人數較少。“門卡”卡號前面的為B

  第三等級

  “企聘”,與一個叫做中視匯才的第三方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以勞務派遣的方式在央視工作,人數較多,工資由三部分組成:基本工資、績效、增收節支獎。嚴格來說,企聘就已經不算真正意義的央視人,“門卡”卡號前面的為C

  第四等級

  最低一級也就是第四等級,是臨時工,即與其他公司簽合同,甚至是沒有勞動合同的臨時工。人數比較多。更不用說那些沒有合同的臨時工。不靠基本工資活,主要靠工作量,拿績效。導演拿片酬,攝像按天拿勞務。這些人都沒有增收節支獎。“門卡”卡號前面的為D。

 

編輯:曾珂

關鍵詞:央視薪酬等級 央視人均月薪8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