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聞 要聞

教改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讓每個孩子都精彩

2014年07月17日 15:01 | 作者:張惠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原標題:“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

 

C2014-07-16zx901_P_1_446_484_1325_1109

  ①沙龍現場委員們為孩子們的燦爛童顏、稚嫩童音所感染。  

 

C2014-07-16zx901_P_1_409_1158_723_1577

    ②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劉月寧:“我要為孩子們的美育做點事。”   

 

C2014-07-16zx901_P_1_763_1158_1072_1577

  ③當兵四十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306醫院副院長牛忠英來學校時特意穿了整齊的軍裝。發言前特意來了一個莊嚴的敬禮,她說,來到校園,想到童年,滿是幸福和感動。身為軍醫的她,呼吁加強國防教育,同時希望學校里能關注醫學知識的普及。

 

  “今天,我參觀了垂楊柳中心小學的校園,看到了墻上孩子們的涂鴉,聽了他們的成長故事。這一聽一看,讓我感覺到基礎教育界有一股新鮮的血液正在涌動。”

  “走進校園后我才真切地發現,教育改革正在默默地進行中。這讓我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也讓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春天正在向我們走來。”

  ……

  7月9日,參加本刊教育之春沙龍“感受發展-走近地方-走進校園系列”的各界委員、專家等20余人,在深入參觀了垂楊柳中心小學之后發出如此感嘆。他們發現:中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靜悄悄地發生著他們之前并不曾了解的改變。

  (一)學校是一個“生命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會議現場,一首由大人和孩子配合默契的電子琴、黑管二重唱《童年》贏得現場陣陣掌聲。表演者是一對父子,盡管他們的水平達不到專業級別,但父親的陪伴和鼓勵,讓孩子自信地登上屬于他的“夢想小舞臺”,享受到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其實,在垂楊柳中心小學,這樣的親子活動還有很多。早在2007年,該校就開展了“親子共成長”系列活動:親子鍛煉十分鐘、親子勞動十分鐘,親子閱讀十分鐘等。學校鼓勵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來,陪伴孩子共同成長。今年六一兒童節,學校搭建了9個夢想小舞臺,為孩子和家長共同登臺表演提供機會,這其中有母女、有父女,也有祖孫。

  “六年級的大哥哥,今天你們就要畢業了,謝謝你們的幫助。今后我也要向你們學習,擔當起照顧低年級小弟弟小妹妹的責任。”從該校展示的今年六年級畢業典禮小片段上我們看到,三年級的小朋友正在給帶領他們成長的六年級哥哥送行。垂楊柳中心小學在安排班級時,蓄意把一四年級放在一個樓層,二五年級放在一個樓層,三六年級放在一個樓層,通過“大手拉小手”,打造“跨年級成長共同體”,讓大孩子在擔當中培養責任意識。

  兩名同學在校園中見到垃圾,便自覺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保潔阿姨看到孩子們的行為,獎勵了他們“陽光成長幣”。會上,一則由學生和學校清潔工參與的情景表演劇則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自發組成的“友誼聯盟攢幣記”的故事。聯盟中的孩子們養成了互相約束、提醒,互相支持、勉勵的好習慣,得到了共同成長。而只要看到學生成長中的好行為、小進步,校長、老師乃至清潔工都會獎勵學生“陽光成長幣”。

  會上,一個個節目小片段,將垂楊柳中心小學校園內的生活學習片段真實呈現。我們看到學校在“全員育人、共同成長”的理念支持下,家校、師生聯手打造了一個個不同的“生命成長共同體”。

  “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是發展的主體,是聯系學校與家庭、社會的橋梁,我們要用‘全員育人’的思想,打造教育利益共同體。”在垂楊柳中心小學校長鐘亞利看來,“生命成長共同體”是學生、教師、家長彼此關聯的一個有機生命組織。“共同體與其說是一種模式,不如說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氛圍。”鐘亞利說,有了“生命成長共同體”,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共同成長為目標,不斷努力,共同發展,學校也就成了讓每個生命都精彩的“生命場”。

  “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每個孩子,不僅是對家庭和社會的盡責,更是在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盡力,是在積極構筑中華民族的命運共同體。”鐘亞利的樸素心愿道出基礎教育人的使命感。

  (二)教改是場“靜悄悄的革命”

  “我們到底要把我們的子孫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學校生態文化圈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北京市朝陽區教工委副書記、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王世元拋出的幾個問題,引發與會嘉賓的思考。

  “在這里我看到了榜樣,看到了希望。”76歲的陳鐸先生特意帶曾在三尺講臺耕耘了34年的夫人一起走進校園。白發蒼蒼的他們,為看到這樣的教育探索而欣慰。同時,針對某些社會現象,他建議,教育還是要教會孩子分辨社會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會議現場的親子才藝表演,讓來自藝術教育系統的劉月寧委員心生感慨。她深有感觸地說,藝術教育的終極理念不是為了孩子的升學、考級,而是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欣賞感受美,萌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她還從專業的角度為學校藝術教育的持久開展提出建議,“我愿意幫助你們開發課程,使美育常態化。”

  “教育絕對不是說出來,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景斌為在這里看到一個個生命陽光燦爛的教育成長狀態而欣喜。她說,“這里的每一分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積極、熱情、向上的:孩子們擁有燦爛的笑臉,老師們對教育有著發自內心的情感。”校園里這種飽滿的生命狀態也讓來自國家開放大學的劉驚鐸極為贊賞。他建議學校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將此模式做一個“鉆探”,在育人探索上“深打一口井”,進而向全國范圍推廣。

  “目前的教育是有很多問題,但是只有我們走進學校后才真切地發現,教育的改革正在默默地進行中,而且初見端倪,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來自醫療系統的全國政協委員牛忠英如此表達自己走近校園后的感受。

  “春天在哪里?在校長的目光中。校長關注的不是分數和名次,而是學生的成長,讓每個孩子都精彩;春天在哪里?在老師的目光中。老師不是整天挑學生的毛病,而是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贊揚;春天在哪里?在孩子的笑臉中,孩子面對的不是整天繃著臉的老師,孩子惦記的不是作業而是自己的成長;春天在哪里?在學校的團隊中。師生、家校共同體,為孩子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原總編輯盧勤激揚的一番話,描繪出她在這所小學所觀察到的“教育的春天”。

  “現在社會很浮躁,但是學校不能浮躁,老師不能浮躁,學生也不能浮躁。”多次參與沙龍的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武軍在認真聽取了委員們的發言后,做出如此回應。在他看來,垂楊柳中心小學師生們的探索,詮釋了教育的本真:教育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教育改革 基礎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