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混合所有制路徑:國民內外聯動

2014年05月09日 08:49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常修澤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并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實踐中,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特別是如何使民營資本進入壟斷性行業和特許經營領域?從產權開放角度研究,就要對現有的市場主體特別是企業形態的市場主體,作一全面審視,然后確定若干基點和發展路徑。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市場主體發展報告》,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6062.38萬戶,實有資本總額101.2萬億元。其中,非企業形態為4534.53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為4436.29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98.24萬戶),占75%;企業形態為1527.84萬戶,占25%。

  就企業形態的結構分析,在1527.84萬戶的企業中,大體分三類:企業數量最多的為私營企業1253.86萬戶,占82.1%;外商投資企業44.6萬戶,占2.9%;非私營也非外商投資的內資企業(大體為各類公有制企業和混合性企業)229.38萬戶,占15%。

  混合所有制,準確說是資本的融合。就獨資企業資本而言,主要為三類:即國有獨資企業——國有資本,民營獨資企業———民營資本,外商獨資企業———外商資本。另加上非企業形態的企業內部職工股本,共四種資本力量,即國、民、外、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路徑選擇,筆者主張國、民、外、內四線聯動。

  第一條線,國有企業吸引民、外、內資本與國有資本融合,深化國企產權改革

  當前,國有企業及其相關國有資本,是中國最重要的資本力量。經過35年改革,特別是90年代中后期的企業改革,目前,混合所有制有一定進展。基于以上分析,立足于現有國有企業,吸引民、外、內資本進入,與國有資本融合,建議采取下列六點方略:

  第一,瞄準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中尚未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半壁江山”,吸引民、外、內資本進入,形成混合。

  第二,除少數涉及國民經濟命脈和重要行業(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保持國有絕對控股外,多數國有企業(包括涉及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不宜采取“絕對控股”。如確實需要控股的,可以采用優勢控股(51%以上),或有效控股(51%以下)方式。

  第三,對于大多數不需要國有資本控制而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以采取國有參股的形式,即由民營資本控股。

  第四,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實行企業員工對國有企業持股。

  第五,針對國資委系統內的中央企業母公司混合所有制企業少的局面,確定中央企業母公司應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重點環節。

  第六,國資委所屬系統之外,尚有大量國有資產,如鐵路系統、金融系統、煙草系統、教育系統、文化產業系統等等,其隸屬于國家有關部門。這些系統的國有企業(包括母公司)也應改造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第二條線,立足于現有民營企業,讓國、外、內資本與民營資本融合

  民營資本是改革開放以來新崛起的一支資本力量。從實際情況看,這支隊伍(包括大中小私營主)的作用并未發揮出來。這就意味著,民營資本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立足于現有民營企業,讓國、外、內資本進入民營,筆者稱之為“民有吸納式”。在過去十幾年的研究中,學術界多聚焦于將國有企業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業,而對民營獨資企業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業重視不夠。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這當中自然包括發揮非公有經濟的經濟活力,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這里有新的追求。

  第三條線,立足于現有外資企業,讓國、民、內資本與外商資本融合

  改革開放以來,外商資本(包括外國和港澳臺資本)來大陸投資經營,已成氣候。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市場主體發展報告》,截至2013年底,外商投資企業44.6萬戶,注冊資本12.36萬億元。

  鑒于這些企業已經在中國大陸扎下“營盤”,對投資環境比較了解,隨著其資本擴張的需要,相信會有一部分“捷足先登”,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民企發展,是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另一股力量。

  在這方面,應關注國際上從事跨國并購的外商資本力量。新世紀以來,這股力量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近年來,隨著中國利用外資的方式由傳統的“新設投資”方式向“跨國并購”方式的轉變,并購投資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但仍不理想。這就意味著,利用跨國并購方式推動發展混合所有制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第四條線,立足于企業員工,實行員工持股

  企業員工參股是上世紀90年代末企業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在當時的企業改制中,不少企業曾實行員工持股式改革。但近十年來這一改革方式被淡化。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這可以看成是對員工持股式改革予以正名。

  現在各類獨資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實行“企業員工持股”。雖然各類企業員工擁有的私人財產數目不大,而且其私人財產也不可能全部用來參與企業資本混合,但由于人數眾多,“聚沙成塔”,也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這對于“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形成利益共同體”更具有社會意義。

 

編輯:羅韋

關鍵詞:資本 企業 混合 所有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