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樹立全球時代的新思維

2014年02月19日 13:43 | 作者:張曙光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全球化時代所需要的既不是封閉的整體主義,也不是直線的進步主義,而是依據差異互動的良性循環論

  “新加坡一個城市區域的日益繁榮可能與匹茲堡附近的一個社區的貧困相關,后者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英國學者吉登斯描述的這一現代化的“逆反”現象,不僅成為全球化浪潮的一個寫照,也讓我們進一步思索:全球化給人類本身帶來了什么實質變化?

  簡單說,這一變化就是人類已經被現代化帶到“全球時代”的大門口。雖然,西方在人才、資本、知識和科技諸方面仍然擁有較大優勢,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依舊明顯,但無可置疑的是,隨著非西方國家現代化水平的不斷上升,特別是互聯網、跨國公司和世界城市對民族國家界限的突破,近代以來單向的“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不平等國際關系模式,逐漸失去了合理性并接近終點。各民族各地區之間共時而又異質、多元而又互依的雙向作用的動態格局正在形成。

  美國社會學家羅蘭·羅伯森認為,過去那種同質化和單一性的現代化,已經讓位于相對化、復雜化和不確定的全球化了。隨著科學技術及交往手段的迅猛發展,一方面,社會日益面臨多文化和多種族問題,個人觀念因性別、民族等因素變得復雜;另一方面,決定人類共同生存的生態環境問題空前嚴重。他為此提出了思考全球化的新的框架,即“民族社會”“個人”或“自我”“民族社會之間的關系”,最后是“全人類”。對我們來說,將這個思考框架修改為“個體”“共同體”“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這四大維度,能更好地幫助中國人理解和應對正在到來的全球時代。

  “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是當代最為顯著的兩個維度。“人類”這個過去還比較抽象的概念,正隨著各民族的相互依存而變成經驗事實,反過來要求人們超越本民族中心,一視同仁地看待各民族的相互關系,推動全人類的公平正義。由于全人類越來越成為一個休戚與共的整體,“以鄰為壑”之類損害別人的行為,到頭來幾乎都會指向自己。資源和空間有限的地球,客觀上要求人類改變自私貪婪的物化取向及相互敵視,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文明意識。

  作為構成人類社會的“個人”及其“共同體”,這兩個維度也不可小覷。著眼于人類社會的公平正義,就會發現:自由和平等的公民權其實是全球性問題。只有尊重自然差異和文化多樣性,依據文化認同、道德信念、科學研究、藝術創造以及興趣愛好結成共同體,人們才能真正實現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平等權利,推動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系達到和諧。

  全球化時代,我們仍然要向包括西方文明在內的一切先進文化學習,更要謹記,歷史正為我們首創精神的發揮提供現實可能。我們應該逐步建立全球時代的新思維。在哲學理念上,全球化時代所需要的既不是封閉的整體主義,也不是直線的進步主義,而是依據差異互動的良性循環論,承認差異、尊重多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家國情懷、天下意識,這樣才能將過時的非友即敵、你死我活的極性局面,轉換提升為共生共榮、和而不同的境界。

  時代要求于我們的,是將思維的觸覺伸向未來,以高遠的眼界與智慧,去透視和把握我們的命運與使命。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全球化 新思維 時代

更多

更多